加密風投面面觀,一覽10種類型的加密風投和經典話術

robot
摘要生成中

作者:rosie, 加密 KOL

編譯:Felix, PANews

在加密行業,或許所有人都在某個時候不得不與風投打交道。有些風投的確是“及時雨”,但大多數情況並非如此。這裏有一份實戰指南,助你識別甄別風投機構。

注:本文純屬諷刺,不影射任何風投公司。如果你覺得被冒犯了,可能屬於第1-9類。

1. “我們不支持空投”的風投

他們會一邊鼓吹如何構建“真正的價值”,一邊在鎖倉到期後立刻拋售手中的代幣。他們真正的意思是“不支持對你搞空投,但很樂意收集自己的空投”。這些人在自己的投資組合縮水 80% 時,還會對你大談代幣經濟學。風投拋售俱樂部的第一條規矩就是不要談論自身。

2. “請與我的營銷機構合作”的風投

他們投資了 5 萬美元,現在卻試圖通過強迫你以 6 萬美元的價格聘請他們的“表親”營銷機構來收回這筆錢。該機構只有三個客戶:你和同一家風投的另外兩家投資組合公司。他們的營銷策略是什麼?從網紅那裏購買付費推文。

3. “主題驅動型”風投

自 2021 年以來就再沒更新過投資主題。在你做演示的時候,他們一邊大談“Web3 社交”和“元宇宙基礎設施”,一邊在谷歌上瘋狂搜索“什麼是 TEE 技術”。不過眼下只要商業計劃書裏有“AI”字樣,他們絕對會投資。

4. “創始人友好型”的風投

他們會花三周時間對你的項目進行深入研究,讓你填寫 17 份表格,把你介紹給他們的整個團隊,然後在該匯款的時候徹底消失。六個月後,他們會在推特上祝賀你從別人那裏籌到了錢。

5. “以前在***傳統金融公司工作”的風投

2022 年才進入加密貨幣領域,卻總不忘自己曾在高盛工作過。可能現在在加密社區,但仍通過其領英上的經歷來炫耀。他們的全部附加值在於“專業郵件模板”和“股權結構最佳實踐”。他們從未用過硬體錢包,還問什麼是 Gas 費。

6. “24 小時內要答復”的 FOMO 風投

數月來完全無視你的推介,直到看到另一家風投在推特上提及你的領域。他們就忽然私信你要求“緊急通話”。他們會給出糟糕的條款,並提出 24 小時的限時。即便你接受了,他們還是會花三周時間才把文件發給你。

7. “我們是長期持有者”的紙面風投

觀看了一次 CNBC 對 Cathie Wood 的採訪,她表示 BTC 到 2030 年將達到 150 萬美元——於是他們就開始不斷重申自己“着眼於長期”以及“與創始人在五年願景上保持一致”。然而,一旦出現 30% 的跌幅,他們就會驚慌失措地拋售,並把責任推到“市場狀況”上,稱其“超出了任何人的控制”。不過,他們還是想要董事會席位。

8. 什麼東西都沒發布的“思想領袖”

自己從未推出過任何產品,卻擁有 5 萬粉絲,這些粉絲完全是靠重復別人的觀點積累起來的。他們置頂的推文是關於“建設者文化”,但他們自己從未做過任何東西。他們會提出“爲你提供諮詢”,以換取項目 2%的代幣。他們的建議通常是“你有沒有試過讓匿名的推特網紅來談論一下?”

9. “通常不會這麼早投資”的風投

在種子輪投資你仿佛是在幫你一個忙,然後卻要求 B 輪融資的特權。他們會要求每日更新、董事會控制權以及直接與你的開發團隊聯系。甚至會在周日晚上 11 點給你發消息:“快回答——「蘭博基尼」什麼時候能上市?”

10. 真正懂你的建設者

他們會提出恰當的技術問題。他們經歷過多個週期。他們不會浪費你的時間。他們帶來的價值遠不止資金。他們理解你的願景,因爲他們自己也身處其中。

他們就像獨角獸——你曾以爲他們不存在,但當你找到一個,就再也不會選擇其他機構。

在選擇誰來投資你的項目時不要妥協。合適的合作夥伴不僅是成功的關鍵,也是六個月後說“我們正在轉向爲 DeFi 用戶打造以 AI 爲核心的 Web3 社交層”的關鍵(風投能帶來的不僅資金)。

相關閱讀:創始人融資“聖經”:加密風投的網路關係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