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爲偶像應援 · Gate送你直達 Token of Love! 🎶
家人們,現在在Gate廣場爲 打 Token of Love CALL,20 張音樂節門票等你來瓜分!🔥
泫雅 / SUECO / DJ KAKA / CLICK#15 —— 你最期待誰?快來一起應援吧!
📌 參與方式(任選,參與越多中獎幾率越高!)
1️⃣ 本帖互動
點讚 & 轉發本帖 + 投票你最愛的藝人
評論區打出 “我在 Gate 廣場爲 Token of Love 打 Call !”
2️⃣ 廣場發帖爲 TA 打 Call
帶上 #歌手名字# + #TokenOfLove#
發帖內容任選:
🎵 最想現場聽到的歌 + 心情宣言
📣 應援口號(例:泫雅女王衝鴨!Gate廣場全員打 Call!)
😎 自制表情包/海報/短視頻(加分項,更容易中獎!)
3️⃣ 推特 / 小紅書發帖打 Call
同樣帶上 #歌手名字# + #TokenOfLove#
內容同上,記得回鏈到表單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008
🎟️ 獎勵安排
廣場優質發帖用戶:8張門票
廣場幸運互動用戶:2張門票
Twitter 優質發帖用戶:5張門票
小紅書優質發帖用戶:5張門票
📌 優質帖文將根據文章豐富度、熱度、創意度綜合評分,禁止小號水貼,原創發帖更易獲獎!
🕒 8
ChatGPT寫的論文,有多少被發表了?搜完谷歌學術後我慌
ChatGPT 出現以後,很多學術機構都發出了禁令,因為這種AI 雖然生成能力強,但有時會胡說八道,濫用大模型寫文章也違背了做研究的初衷。
但隨著大模型的應用浪潮,我們很快忘記了剛開始的恐懼。有學術機構正在解禁,微軟也計劃在年內把ChatGPT 整合到Office 全家桶裡。或許過不了多久,人人都可以用大模型去寫文章。
**這讓人不得不去想像以後的學術論文會被AI 生成的內容衝擊成什麼樣。 **其實,這種事可能已經在發生了。
今天,有個斯坦福本科生在谷歌學術搜索(Google Scholar)上就發現了這類「渾水摸魚」的摻假論文。
當你輸入「“As an AI language model” -“ChatGPT”」搜索時,會搜到很多直接將ChatGPT 答案貼上去的論文。
另外一篇經過同行評審、發表在《網絡銀行和商業雜誌》上的論文,題目為《基於反向傳播神經網絡和梯度下降的股價預測》,同樣有不存在的作者——ChatGPT。
類似例子還有很多,比如下面兩篇分別發表在《國際現代農業和環境期刊》和《技術創新和能源雜誌》上的論文。
在AI 領域,大模型的發展速度以天為計,學術期刊的審稿規則為了應對也在急速變化。此前,很多期刊、會議禁止將ChatGPT 列為合著者。
其中《科學》雜誌明確表示不接受ChatGPT 生成的論文,也不允許ChatGPT 作為論文作者。 《自然》雜誌則表示可以使用ChatGPT 等大語言模型工具撰寫論文,但也禁止列為論文合著者。
對於這位斯坦福本科生的發現,有人揶揄道,**你不會以為人們在發表論文之前會再通讀一遍吧。 **也有人再補了一刀,在發表之前讓ChatGPT 再讀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