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是一種利用密碼學技術構建的去中心化數字貨幣,代表項目包括 Bitcoin(比特幣)、Ethereum(以太坊)等。它不依賴中央銀行發行,常用於支付、投資、轉帳等場景。
各國的監管政策基於經濟、政治、安全和稅收等考量。例如,一些國家擔心加密貨幣被用於洗錢或非法融資,而另一些國家則視其爲創新金融科技,積極發展相關產業。
中國對加密貨幣的立場非常明確:禁止一切加密貨幣交易和挖礦行爲。自 2021 年人民銀行聯合多部門發布《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後,境內平台被關停,礦場被清退。
但需要注意的是,擁有加密資產本身並不違法,且區塊鏈技術作爲底層架構仍被鼓勵發展。
美國並未禁止加密貨幣,但監管極其嚴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張大多數加密代幣屬於證券,需要合規發行。Coinbase、Kraken 等交易所正在面臨持續的合規壓力。
同時,美國允許個人購買、持有和交易加密資產,也有越來越多機構參與到 Web3 和 DeFi 領域。
日本 是最早頒布加密貨幣交易法規的國家之一,交易所需向金融廳註冊,並遵守反洗錢法規。
韓國 近年來加強監管,但並未禁止,投資人必須使用實名帳戶進行交易。
新加坡 則以開放著稱,通過金管局(MAS)對加密平台進行許可管理,強調用戶保護和反洗錢合規。
歐盟於 2023 年通過《加密資產市場法案》(MiCA),旨在爲加密行業建立統一監管框架。德國、法國等國允許數字資產的合法交易和托管服務,投資人只要符合 KYC 要求,即可合法持有與交易。
以下國家明確禁止或限制加密貨幣的流通與使用:
中國
阿爾及利亞
摩洛哥
阿富汗
孟加拉國
伊拉克
埃及(有宗教禁令)
這些國家多因政治或金融系統穩定因素,對加密資產持嚴格打擊態度。
“加密貨幣是被禁止的嗎”這句話並不適用於全球語境。在大多數國家,加密貨幣受到一定監管但並不禁止。投資人應根據自身所在國家法律,選擇合規平台和方式參與加密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