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Odaily星球日報(@OdailyChina)
作者 | 叮當(@XiaMiPP)
Circle 上市之後,一切開始加速。
6 月 5 日,Circle 首次在紐交所掛牌上市。不到三周的時間,其股價暴漲近十倍,可以被視爲加密行業五年來最具象徵意義的事件,資本終於重新承認了“加密”的金融屬性。尤其是那些既有合規路線,又能講清楚增長邏輯的公司。
實際上,今年 3 月,Kraken 就已向外界披露過上市計劃,只不過在 Circle 成功上市之後,一切才重新被市場重視。
近日,這家成立於 2011 年、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加密交易所,宣布將總部正式遷至懷俄明州夏延。理由是該州在數字資產政策上的明確性和包容度,有利於 Kraken 建立面向公衆市場的合規基調和戰略定位。
這不僅是一場地理上的遷移,更標志着 Kraken 正在從“去中心化敘事的參與者”,轉型爲“制度金融體系的建設者”。
這次總部搬遷,既非逃離舊金山監管壓力的被動選擇,而是一場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部署。
Kraken 公開強調,之所以將總部遷往懷俄明,是因爲該州長期在加密法規方面具備優勢。懷俄明設有監管沙盒,允許加密項目在受控環境中進行產品測試,還積極推動穩定幣、DAO 法人化等制度創新,爲整個行業提供了一個兼容前沿技術與法律秩序的實驗田。
事實上,Kraken 與懷俄明州之間的互動早已展開。他們曾向懷俄明大學捐贈 30 萬美元用於區塊鏈教育,也參與承辦了當地區塊鏈大會。更重要的是,該州計劃於 2025 年 8 月推出由政府發行的官方穩定幣 WYST,將數字資產納入地方金融戰略版圖。
在上市前的關鍵窗口期,將總部設於此地,是 Kraken 面對復雜的監管環境所作出的前置部署。
Kraken 的業績或許不具“爆點“,但卻足夠穩健。
2024 年,公司全年營收達 15 億美元,同比增長 128% ;實現淨利潤 3.8 億美元;平台資產總規模達到 428 億美元,活躍帳戶數爲 250 萬,全年交易量高達 6650 億美元,整體運營表現穩定。
與此同時,Kraken 的“儲備證明”也成爲增強市場信任的工具。5 月份,在 Kraken 公布的最新數據中顯示,其 BTC 儲備率爲 114.9% ,可足額覆蓋用戶資產需求,而且留下了安全墊。爲了回應外界對透明度的期待,Kraken 承諾將儲備審計的頻率提升至每季度一次,並逐步納入更多資產種類,擴大審計覆蓋範圍。另外,Kraken對 FTX 債權人啓動資金分配,表明其平台處理遺留風險能力正在提升。
所有這些措施,都是 Kraken 希望在 IPO 前向市場傳達的三重信號:穩健運營、透明風控、清晰合規路徑。
值得留意的是,Kraken 與 SEC 之間的復雜互動。
此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曾起訴 Kraken,指控其質押產品構成未經註冊的證券發行。2025 年,SEC 同意撤銷訴訟,並未要求 Kraken 承認違法,也未處以罰金;但法院仍未完全採納 Kraken 關於“SEC 無權監管加密”的法律立場。
盡管如此,政治格局的變化爲 Kraken 打開了另一扇門。
在特朗普當選之後,Kraken 的首席法務官 Marco Santori 辭任,並曾出現在新一任 CFTC 主席候選名單之中。與此同時,Kraken 也公開招聘具共和黨背景的華盛頓政策專家,並向總統就職基金捐贈 100 萬美元,與 Coinbase 並列政治捐贈名單。
Kraken 顯然意識到:在當前階段,政治資源與合規能力正在重新定義加密交易所的核心競爭力。
而 Circle 的成功已經驗證了一件事:在正確的政治風口裏,美股是可以重新接納加密敘事的。
Kraken 的上市預期定在 2026 年第一季度,而他們計劃在此之前完成一輪 2 億到 10 億美元的融資,現已與高盛、摩根大通等華爾街投行展開初步接洽。
值得注意的是,這筆錢不是用於維持日常運營,而是用於業務擴張。一個不依賴融資過冬、而是主動出擊的故事,才是資本市場最希望聽到的版本。
Kraken 正在圍繞“基礎設施”標籤展開布局: 從推出 Kraken Prime,對標 Coinbase Prime 和 FalconX;到與歐洲數字銀行 Bunq 合作,拓展零售加密金融服務;再到通過戰略持股將 Janover 納入質押業務體系,協同拓展金融版圖。
此外,他們在近期完成了對 NinjaTrader 的 15 億美元收購,開始向美國用戶提供傳統金融衍生品服務。這一筆,是加密公司與 TradFi 公司之間,規模最大的收購案之一。
在歐洲,Kraken 通過收購塞浦路斯持牌機構獲得歐盟金融工具市場指令(MiFID)牌照,正式啓動合規衍生品業務;英國也已拿下 EMI 支付許可,配合永續合約與槓杆 ETF 產品的全球部署。
甚至連代幣化美股也已納入產品路線圖。蘋果、特斯拉、英偉達等標的,將通過 Kraken 的平台以 token 形式上線,打破交易時區限制,實現“全天候 24/7 ”流通。
他們知道,IPO 不只是賣一個故事,而是要把一條產品線打磨得更像一家“基礎設施”公司。
在這個過程中,Kraken 正試圖完成一種更深層的品牌躍遷:從“交易平台”進化爲“多邊金融服務網路”。
在發展初期,Kraken 對與傳統金融的接軌保持克制態度。現在,他們卻向華爾街遞交 IPO 意向、擁抱政治、擁抱法案、擁抱“人治”體系。
這並非背叛初心,而是主動成長。制度紅利正在重塑下一輪加密敘事的主導者,而 Kraken 選擇在風口吹起之前,就站好隊形。
Circle 點燃了美股加密故事的第一把火,Kraken 可能希望成爲那第二束火光的引燃者。
1925 熱度
3875 熱度
4039 熱度
8666 熱度
45999 熱度
4020 熱度
31515 熱度
21213 熱度
32899 熱度
149281 熱度
遷都懷俄明,劍指百億級IPO,Kraken能否接棒Circle?
原創 | Odaily星球日報(@OdailyChina)
作者 | 叮當(@XiaMiPP)
Circle 上市之後,一切開始加速。
6 月 5 日,Circle 首次在紐交所掛牌上市。不到三周的時間,其股價暴漲近十倍,可以被視爲加密行業五年來最具象徵意義的事件,資本終於重新承認了“加密”的金融屬性。尤其是那些既有合規路線,又能講清楚增長邏輯的公司。
實際上,今年 3 月,Kraken 就已向外界披露過上市計劃,只不過在 Circle 成功上市之後,一切才重新被市場重視。
近日,這家成立於 2011 年、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加密交易所,宣布將總部正式遷至懷俄明州夏延。理由是該州在數字資產政策上的明確性和包容度,有利於 Kraken 建立面向公衆市場的合規基調和戰略定位。
這不僅是一場地理上的遷移,更標志着 Kraken 正在從“去中心化敘事的參與者”,轉型爲“制度金融體系的建設者”。
懷俄明州:不是退避,而是策略性遷移
這次總部搬遷,既非逃離舊金山監管壓力的被動選擇,而是一場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部署。
Kraken 公開強調,之所以將總部遷往懷俄明,是因爲該州長期在加密法規方面具備優勢。懷俄明設有監管沙盒,允許加密項目在受控環境中進行產品測試,還積極推動穩定幣、DAO 法人化等制度創新,爲整個行業提供了一個兼容前沿技術與法律秩序的實驗田。
事實上,Kraken 與懷俄明州之間的互動早已展開。他們曾向懷俄明大學捐贈 30 萬美元用於區塊鏈教育,也參與承辦了當地區塊鏈大會。更重要的是,該州計劃於 2025 年 8 月推出由政府發行的官方穩定幣 WYST,將數字資產納入地方金融戰略版圖。
在上市前的關鍵窗口期,將總部設於此地,是 Kraken 面對復雜的監管環境所作出的前置部署。
蓄勢:一份穩健的資產負債表
Kraken 的業績或許不具“爆點“,但卻足夠穩健。
2024 年,公司全年營收達 15 億美元,同比增長 128% ;實現淨利潤 3.8 億美元;平台資產總規模達到 428 億美元,活躍帳戶數爲 250 萬,全年交易量高達 6650 億美元,整體運營表現穩定。
與此同時,Kraken 的“儲備證明”也成爲增強市場信任的工具。5 月份,在 Kraken 公布的最新數據中顯示,其 BTC 儲備率爲 114.9% ,可足額覆蓋用戶資產需求,而且留下了安全墊。爲了回應外界對透明度的期待,Kraken 承諾將儲備審計的頻率提升至每季度一次,並逐步納入更多資產種類,擴大審計覆蓋範圍。另外,Kraken對 FTX 債權人啓動資金分配,表明其平台處理遺留風險能力正在提升。
所有這些措施,都是 Kraken 希望在 IPO 前向市場傳達的三重信號:穩健運營、透明風控、清晰合規路徑。
監管博弈:布局政治與政策路徑
值得留意的是,Kraken 與 SEC 之間的復雜互動。
此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曾起訴 Kraken,指控其質押產品構成未經註冊的證券發行。2025 年,SEC 同意撤銷訴訟,並未要求 Kraken 承認違法,也未處以罰金;但法院仍未完全採納 Kraken 關於“SEC 無權監管加密”的法律立場。
盡管如此,政治格局的變化爲 Kraken 打開了另一扇門。
在特朗普當選之後,Kraken 的首席法務官 Marco Santori 辭任,並曾出現在新一任 CFTC 主席候選名單之中。與此同時,Kraken 也公開招聘具共和黨背景的華盛頓政策專家,並向總統就職基金捐贈 100 萬美元,與 Coinbase 並列政治捐贈名單。
Kraken 顯然意識到:在當前階段,政治資源與合規能力正在重新定義加密交易所的核心競爭力。
而 Circle 的成功已經驗證了一件事:在正確的政治風口裏,美股是可以重新接納加密敘事的。
IPO:不僅是融資窗口,也是象徵戰役
Kraken 的上市預期定在 2026 年第一季度,而他們計劃在此之前完成一輪 2 億到 10 億美元的融資,現已與高盛、摩根大通等華爾街投行展開初步接洽。
值得注意的是,這筆錢不是用於維持日常運營,而是用於業務擴張。一個不依賴融資過冬、而是主動出擊的故事,才是資本市場最希望聽到的版本。
Kraken 正在圍繞“基礎設施”標籤展開布局:
從推出 Kraken Prime,對標 Coinbase Prime 和 FalconX;到與歐洲數字銀行 Bunq 合作,拓展零售加密金融服務;再到通過戰略持股將 Janover 納入質押業務體系,協同拓展金融版圖。
此外,他們在近期完成了對 NinjaTrader 的 15 億美元收購,開始向美國用戶提供傳統金融衍生品服務。這一筆,是加密公司與 TradFi 公司之間,規模最大的收購案之一。
在歐洲,Kraken 通過收購塞浦路斯持牌機構獲得歐盟金融工具市場指令(MiFID)牌照,正式啓動合規衍生品業務;英國也已拿下 EMI 支付許可,配合永續合約與槓杆 ETF 產品的全球部署。
甚至連代幣化美股也已納入產品路線圖。蘋果、特斯拉、英偉達等標的,將通過 Kraken 的平台以 token 形式上線,打破交易時區限制,實現“全天候 24/7 ”流通。
他們知道,IPO 不只是賣一個故事,而是要把一條產品線打磨得更像一家“基礎設施”公司。
在這個過程中,Kraken 正試圖完成一種更深層的品牌躍遷:從“交易平台”進化爲“多邊金融服務網路”。
尾聲:從叛逆者到制度內競爭者
在發展初期,Kraken 對與傳統金融的接軌保持克制態度。現在,他們卻向華爾街遞交 IPO 意向、擁抱政治、擁抱法案、擁抱“人治”體系。
這並非背叛初心,而是主動成長。制度紅利正在重塑下一輪加密敘事的主導者,而 Kraken 選擇在風口吹起之前,就站好隊形。
Circle 點燃了美股加密故事的第一把火,Kraken 可能希望成爲那第二束火光的引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