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中國對加密貨幣的態度一直採取嚴格的禁止政策,尤其在 2021 年全面禁止加密貨幣交易與挖礦,讓全球加密社群印象深刻。然而,近期卻傳出令人意外的消息:中國的資訊科技(IT)巨頭們正積極佈局穩定幣市場,並計畫推出基於人民幣的穩定幣。與此同時,美國也在加速推進穩定幣立法。這不禁讓人好奇,在全球穩定幣市場的競爭中,中美兩國是否將迎來一場新的較量?而中國對加密貨幣的鐵腕政策,是否正悄悄地為人民幣穩定幣的發展打開一扇窗?
一、中國科技巨頭推動人民幣穩定幣發行:對抗美元霸權
根據路透社 7 月 4 日的報導,中國兩大 IT 巨頭——京東和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子公司螞蟻集團,已向中國人民銀行遞交申請,希望獲准發行人民幣穩定幣。他們此舉的目標明確:對抗美元計價加密貨幣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並促進人民幣的全球使用。
這兩家公司提議在香港發行與離岸人民幣掛鉤的穩定幣。此舉也與香港即將於 8 月 1 日推出的穩定幣監管框架相配合,此前香港已於 2023 年實施虛擬資產交易制度。這顯示出中國企業正試圖在合規的框架下,尋求穩定幣的發展空間。
有分析認為,中國先前強硬打壓加密資產的態度可能正在改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上個月曾評論道:「穩定幣可能會徹底改變國際金融,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暴露現有支付體系的脆弱性。」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人民銀行前貨幣政策委員黃益平也表示:「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是一種可能。」
二、美元穩定幣的擴張:人民幣國際化的新挑戰
中國大型科技公司進軍穩定幣市場的動力,主要源自於全球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發行量的快速成長。目前,全球超過 99% 的穩定幣都是以美元發行的,這被中國視為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潛在威脅。
原中國銀行副行長、神州數碼資訊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王永利近日表示:「美元穩定幣的擴張對人民幣國際化是新的挑戰」,並警告稱:「如果人民幣國際結算不如美元穩定幣高效,可能會帶來戰略風險。」
據報導,近期許多中國出口企業從貿易夥伴收到的付款並非人民幣,而是美元掛鉤的穩定幣 USDT(泰達幣)。這背後的原因複雜,包括中國嚴格的資本管制、地緣政治風險以及某些新興市場貨幣的波動性。
三、人民幣穩定幣與 CBDC 的聯動想像:mBridge 的角色
業界也有預期,央行數位貨幣(CBDC)結算項目「mBridge」可能與人民幣穩定幣對接。mBridge 是一個由中國、香港、泰國、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等央行聯合推動的多國央行數位貨幣(CBDC)結算平台。
該計畫於 2021 年啟動,旨在從技術上賦能跨國 CBDC 交易並促進合作。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 CBDC 追蹤主管 Josh Lipsky 評論道:「使用 mBridge 技術,人民幣與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結算將進一步加速。」去年 2 月的一次測試中,該系統僅用 10 秒就將資金從阿聯酋阿布達比銀行轉移到北京銀行,結算速度比傳統的 SWIFT 網路更快,展現了其高效性。
近期,京東在與中國人民銀行的會談中強調,港幣與美元掛鉤不利於人民幣國際化。據報導,京東建議先在香港推出以人民幣為基礎的離岸穩定幣,然後再擴展到中國自貿區的離岸市場。如果這些措施得到允許,香港和內地之間的央行數位貨幣與人民幣穩定幣的交叉使用或將成為現實。例如,可以在中國大陸以數位人民幣付款(匯款),並在香港以等值的人民幣穩定幣收款,反之亦然;香港的人民幣穩定幣也可以兌換成數位人民幣。此類跨境結算可以透過將人民幣穩定幣納入像 mBridge 這樣多邊網路來實現。
四、潛在的挑戰與地緣政治風險:中美緊張關係加劇?
然而,也有人擔心,中國資本發行的人民幣穩定幣可能加劇中美緊張關係。美國可能會將中國的金融工具(人民幣穩定幣)視為對美元體系的挑戰,加以限制。例如,美國財政部可能會將發行在海外平台上的人民幣穩定幣(如果被用作逃避制裁或洗錢的管道)連同相關機構或網路一起列入製裁名單。美國先前已在 2019 年制裁了伊朗石油幣(Petro)和 2022 年 Tornado Cash 等加密資產,顯示其對利用加密資產規避監管的零容忍態度。
這意味著,人民幣穩定幣的發展,不僅僅是技術和金融層面的問題,更牽涉到複雜的地緣政治博弈。如何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同時,避免觸及美國的敏感神經,將是中國面臨的一大挑戰。
結語:
中國對加密貨幣的嚴格禁令與對人民幣穩定幣的潛在開放態度,形成了一種耐人尋味的對比。這背後反映的,是中國在維護金融穩定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之間的權衡。透過科技巨頭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穩定幣,並與央行數位貨幣項目 mBridge 聯動,中國似乎正試圖在不觸及國內加密貨幣紅線的前提下,尋求在數位貨幣領域的突破。然而,這場全球貨幣的 X 檔案,最終將如何演變,以及它將如何影響中美兩國乃至全球的金融格局,仍有待時間來揭曉。
9003 熱度
8424 熱度
7373 熱度
9076 熱度
48642 熱度
4434 熱度
32074 熱度
21859 熱度
33204 熱度
149109 熱度
中國禁止加密貨幣,但允許人民幣穩定幣?
長期以來,中國對加密貨幣的態度一直採取嚴格的禁止政策,尤其在 2021 年全面禁止加密貨幣交易與挖礦,讓全球加密社群印象深刻。然而,近期卻傳出令人意外的消息:中國的資訊科技(IT)巨頭們正積極佈局穩定幣市場,並計畫推出基於人民幣的穩定幣。與此同時,美國也在加速推進穩定幣立法。這不禁讓人好奇,在全球穩定幣市場的競爭中,中美兩國是否將迎來一場新的較量?而中國對加密貨幣的鐵腕政策,是否正悄悄地為人民幣穩定幣的發展打開一扇窗?
一、中國科技巨頭推動人民幣穩定幣發行:對抗美元霸權
根據路透社 7 月 4 日的報導,中國兩大 IT 巨頭——京東和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子公司螞蟻集團,已向中國人民銀行遞交申請,希望獲准發行人民幣穩定幣。他們此舉的目標明確:對抗美元計價加密貨幣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並促進人民幣的全球使用。
這兩家公司提議在香港發行與離岸人民幣掛鉤的穩定幣。此舉也與香港即將於 8 月 1 日推出的穩定幣監管框架相配合,此前香港已於 2023 年實施虛擬資產交易制度。這顯示出中國企業正試圖在合規的框架下,尋求穩定幣的發展空間。
有分析認為,中國先前強硬打壓加密資產的態度可能正在改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上個月曾評論道:「穩定幣可能會徹底改變國際金融,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暴露現有支付體系的脆弱性。」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人民銀行前貨幣政策委員黃益平也表示:「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是一種可能。」
二、美元穩定幣的擴張:人民幣國際化的新挑戰
中國大型科技公司進軍穩定幣市場的動力,主要源自於全球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發行量的快速成長。目前,全球超過 99% 的穩定幣都是以美元發行的,這被中國視為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潛在威脅。
原中國銀行副行長、神州數碼資訊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王永利近日表示:「美元穩定幣的擴張對人民幣國際化是新的挑戰」,並警告稱:「如果人民幣國際結算不如美元穩定幣高效,可能會帶來戰略風險。」
據報導,近期許多中國出口企業從貿易夥伴收到的付款並非人民幣,而是美元掛鉤的穩定幣 USDT(泰達幣)。這背後的原因複雜,包括中國嚴格的資本管制、地緣政治風險以及某些新興市場貨幣的波動性。
三、人民幣穩定幣與 CBDC 的聯動想像:mBridge 的角色
業界也有預期,央行數位貨幣(CBDC)結算項目「mBridge」可能與人民幣穩定幣對接。mBridge 是一個由中國、香港、泰國、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等央行聯合推動的多國央行數位貨幣(CBDC)結算平台。
該計畫於 2021 年啟動,旨在從技術上賦能跨國 CBDC 交易並促進合作。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 CBDC 追蹤主管 Josh Lipsky 評論道:「使用 mBridge 技術,人民幣與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結算將進一步加速。」去年 2 月的一次測試中,該系統僅用 10 秒就將資金從阿聯酋阿布達比銀行轉移到北京銀行,結算速度比傳統的 SWIFT 網路更快,展現了其高效性。
近期,京東在與中國人民銀行的會談中強調,港幣與美元掛鉤不利於人民幣國際化。據報導,京東建議先在香港推出以人民幣為基礎的離岸穩定幣,然後再擴展到中國自貿區的離岸市場。如果這些措施得到允許,香港和內地之間的央行數位貨幣與人民幣穩定幣的交叉使用或將成為現實。例如,可以在中國大陸以數位人民幣付款(匯款),並在香港以等值的人民幣穩定幣收款,反之亦然;香港的人民幣穩定幣也可以兌換成數位人民幣。此類跨境結算可以透過將人民幣穩定幣納入像 mBridge 這樣多邊網路來實現。
四、潛在的挑戰與地緣政治風險:中美緊張關係加劇?
然而,也有人擔心,中國資本發行的人民幣穩定幣可能加劇中美緊張關係。美國可能會將中國的金融工具(人民幣穩定幣)視為對美元體系的挑戰,加以限制。例如,美國財政部可能會將發行在海外平台上的人民幣穩定幣(如果被用作逃避制裁或洗錢的管道)連同相關機構或網路一起列入製裁名單。美國先前已在 2019 年制裁了伊朗石油幣(Petro)和 2022 年 Tornado Cash 等加密資產,顯示其對利用加密資產規避監管的零容忍態度。
這意味著,人民幣穩定幣的發展,不僅僅是技術和金融層面的問題,更牽涉到複雜的地緣政治博弈。如何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同時,避免觸及美國的敏感神經,將是中國面臨的一大挑戰。
結語:
中國對加密貨幣的嚴格禁令與對人民幣穩定幣的潛在開放態度,形成了一種耐人尋味的對比。這背後反映的,是中國在維護金融穩定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之間的權衡。透過科技巨頭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穩定幣,並與央行數位貨幣項目 mBridge 聯動,中國似乎正試圖在不觸及國內加密貨幣紅線的前提下,尋求在數位貨幣領域的突破。然而,這場全球貨幣的 X 檔案,最終將如何演變,以及它將如何影響中美兩國乃至全球的金融格局,仍有待時間來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