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A:16 萬億的資產上鏈革命

一個預計到 2030 年規模將達 16 萬億美元的龐大市場正在開啓。

原文標題:《RWA-- 你很快需要學會的新名詞》

撰文:卜淑情

來源:華爾街見聞

當你還在思考加密貨幣的下一站時,一個連接現實資產與數字世界的「鑰匙」正在悄然登場。

綜合機構觀點,現實世界資產(RWA)正通過區塊鏈技術,將傳統金融資產與實體資產(如美債、房地產、綠色能源)轉化爲鏈上數字代幣,一個預計到 2030 年規模將達 16 萬億美元的龐大市場正在開啓。

對於投資者而言,這意味着一個全新的資產配置時代的到來。分析師認爲,RWA 不僅能將 ранее流動性差的資產(如私募股權、基礎設施)碎片化,極大地降低了投資門檻,也爲鏈上投資者提供了與實體經濟掛鉤、收益更穩定的新標的。

什麼是 RWA?

RWA,直譯爲「真實世界資產」,指的是將現實中的資產(如房地產、應收帳款、碳配額、電站收益權等)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代幣化」(Tokenization),使其具備數字資產的交易、拆分與流通能力。

簡言之,RWA 是讓「動不了、賣不快、投不起」的傳統資產,變得像加密貨幣一樣,可以小額購買、快速交易、跨境流通。

根據華西證券與財通證券的觀點,RWA 對市場參與者具有雙重意義:

  • 對資產方:RWA 提供了一種創新的融資渠道,具備融資快、成本低、流動性強的優勢。它能將大型、低流動性的資產(如房地產、基礎設施)分割成小份額,面向全球投資者進行融資。
  • 對投資者:RWA 極大地豐富了鏈上投資標的。相較於高波動的原生加密資產,RWA 錨定真實資產,收益來源更穩定。同時,其「碎片化」特性讓普通投資者能以極低門檻(如 50 美元投資美國房產)參與高價值資產的投資,真正實現從「精英投資」到「全民投資」的普惠金融新生態。

萬億賽道蓄勢待發

機構普遍認爲,全球 RWA 市場正處於爆發前夜。

根據財通證券援引 RWA.xyz 的數據,截至 2025 年 6 月,剔除穩定幣後的全球 RWA 資產總額已達到 255 億美元。

目前市場由私人信貸(佔比 58.5%)、美國國債(29.6%)和商品(6.4%)主導。貝萊德(BlackRock)發行的美元機構數字流動性基金(BUIDL)是全球最大的單一 RWA 項目,市值已超 28 億美元。

RWA 項目主要發行在以太坊(市場份額 58.2%)、ZKsync 和 Aptos 等公鏈上。

報告援引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與 ADDX 聯合預測,到 2030 年,全球資產代幣化市場規模將達到 16.1 萬億美元,佔全球 GDP 的 10%。

從理念萌芽到萬物皆可上鏈

RWA 並非憑空而生,而是在區塊鏈技術演進、DeFi 生態成熟、金融機構試水和政策監管落地的共同推動下,一步步走到今天。如今,它的觸角正迅速從金融資產,擴展至房地產、能源、文旅乃至 AI 算力等廣闊實體世界。

  1. 概念探索期(2016–2018):技術雛形與思想實驗
  • 2016 年,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提出鏈上交易所與資產通證化的思想實驗。
  • 2017 年起,Polymath、Harbor 等平台探索證券上鏈,拉開 RWA 序幕。
  • 2018 年,Uniswap 用 AMM 模型解決鏈上流動性難題,爲 RWA 等鏈上資產交易打下基礎。
  1. 基礎設施搭建期(2019–2021):平台化嘗試與 DeFi 對接
  • 2019 年,Securitize、OpenFinance 等提供 RWA 代幣發行與合規服務;TAC 聯盟推動通證標準統一。
  • Centrifuge 等平台開始將應收帳款等現實資產代幣化,並與 MakerDAO 等 DeFi 平台合作,開啓鏈上借貸場景。
  • 穩定幣逐漸崛起,成爲 RWA 生態的交易基礎與價值錨。
  1. 金融機構入場期(2022–2023):傳統資本與 Web3 世界接軌
  • 摩根大通、高盛等開始 RWA 試點,推動債券、私募股權資產上鏈。
  • 貝萊德、富蘭克林鄧普頓發行代幣化基金,RWA 從 DeFi 進入「正規軍」視野。
  • Securitize 與 Ondo Finance 等平台崛起,成爲 RWA 鏈上資產的核心中介基礎設施。
  • 穩定幣成爲 RWA 最大的應用場景之一,是現實資產數字化的「先行軍」。
  1. 應用拓展期(2024–至今):從金融資產邁向實體經濟
  • 金融資產領域:覆蓋債券、基金與股票、貴金屬與大宗商品。Ondo 推出代幣化美債基金 OUSG,TVL 位居全球 RWA 平台前列;Jarsy 將 SpaceX 等獨角獸股權碎片化上鏈,打破 Pre-IPO 投資門檻;

  • 房地產:RealT 將美國住宅物業代幣化,50 美元起投,真正實現房產「可拆賣」;迪拜政府推出官方 RWA 平台,計劃在 2033 年前將 160 億美元房地產資產上鏈。

  • 新興方向:AI 算力、碳資產、農業、文旅資產等非標領域紛紛探索 RWA 路徑,未來潛力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穩定幣本身就是最成功的 RWA 用例(法幣的代幣化),同時它也作爲 RWA 生態中的核心交易媒介,爲各類資產的鏈上流轉提供計價和結算工具。

中國:香港政策率先落地,綠色資產先行

在中國,RWA 的發展呈現出政策驅動和產業應用齊頭並進的特點,尤其是在香港的引領下,綠色資產和算力成爲突出亮點。

中國香港是全球 RWA 發展的政策高地。華西證券指出,香港金融管理局通過「金融科技監管沙盒」機制,爲 RWA 項目提供了合規探索空間。2025 年,香港正式刊登《穩定幣條例》,並發布《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 2.0》,明確將 RWA 和穩定幣作爲核心發展方向,爲市場提供了清晰的監管框架和發展路徑。

綜合華西證券、東吳證券、財通證券等機構研報,綠色能源資產是中國內地 RWA 落地的先鋒領域,螞蟻數科是核心技術服務商。

  • 充電樁: 2024 年,朗新集團聯合螞蟻數科,以 9000 座充電樁爲底層資產,在中國香港完成國內首單 1 億元人民幣的 RWA 融資。
  • 光伏: 協鑫能科錨定兩省 82MW 分布式光伏電站,完成全球首單光伏綠色資產 RWA,融資金額超 2 億元。
  • 換電站: 巡鷹集團完成全球首單換電資產 RWA,融資數千萬港元。
  • 算力與新興資產: 東吳證券與華西證券均強調了算力 RWA 的巨大潛力。隨着「東數西算」工程和數據中心 REITs 的推進,算力資產首次具備了上鏈的標準化基礎。算力租賃市場預計將從 2024 年的 146 億美元增長至 2031 年的 636 億美元。BEVM 等項目已聯合比特大陸等算力巨頭,推出千萬美元生態扶持計劃,推動算力 RWA 生態發展。

核心挑戰與痛點:監管、技術、市場風險.....

盡管前景廣闊,但國盛證券與華西證券的報告也指出了 RWA 在走向主流過程中必須克服的幾大障礙:

  • 監管與合規的復雜性: RWA 資產的代幣化證券屬性使其面臨嚴格的證券法監管。美國 SEC 委員已明確警告,代幣化證券仍是證券,其鏈上交易(場外交易)與離岸化問題亟待解決。跨國監管規則的衝突也爲全球化流通帶來挑戰。
  • 鏈上與鏈下的一致性: 如何確保鏈上代幣真實反映鏈下資產的狀況是核心痛點。這需要物聯網(IoT)、AI 等技術確保鏈下數據的真實可信,解決貿易、物流等環節的「最後一公裏」問題。

  • 技術與基礎設施的完善: RWA 生態需要新的基礎設施,包括去中心化身份(DID)系統以滿足合規要求,以及如 ERC-3643 等能夠嵌入監管規則的新代幣標準。

  • 市場風險: 當前 RWA 二級市場流動性普遍不足,非標資產(如藝術品)的定價機制尚不成熟。此外,鏈下資產托管依賴中心化機構,存在對手方風險。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