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xStocks 交易開啓啦,現貨、合約、Alpha齊上線!
📝 在Gate廣場發帖,曬出你的交易體驗或精彩截圖,瓜分$1,000大獎池!
🎁 廣場優質創作者5名,每人獨享$100合約體驗券!
🎉 帖文同步分享到X(推特),瀏覽量前十再得$50獎勵!
參與方式:
1️⃣ 關注 @Gate廣場_Official
2️⃣ 帶 #Gate xStocks 交易体验# ,原創發帖(不少於20字,僅用活動標籤)
3️⃣ 若分享到推特,請將連結提交表單: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54
注:表單可多次提交,發布更多帖文可提升獲獎機會!
📅 7月3日16:00—7月9日24:00(UTC+8)
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5926
每一條體驗,都有機會贏取大獎!快在Gate廣場show出你的操作吧!
監管沙盒:區塊鏈創新與風控的平衡術
監管沙盒:區塊鏈行業的創新試驗場
近期,香港證監會宣布將加密貨幣交易所納入"監管沙盒",這一舉措再次將區塊鏈行業的目光聚焦到監管沙盒這一概念上。
監管沙盒最初由英國政府在2015年提出,旨在爲金融科技企業提供一個相對寬松的監管環境,讓它們可以小規模測試創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監管機構也可以在此環境中探索適合金融創新的監管方式,實現雙方共贏。
這一理念隨後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廣泛採納。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相繼建立了針對加密貨幣和虛擬金融的監管沙盒。在中國,除了香港之外,江西贛州、山東泰州、浙江杭州和廣東深圳等地也開始了監管沙盒的探索。
在政府主導的監管沙盒實踐中,贛州和香港的做法較爲典型。2017年7月,贛州啓動了由政府部門主導的區塊鏈金融產業沙盒園。該園區鼓勵區塊鏈技術創新和金融應用創新企業入駐,並提供政策支持。目前,園區已建成2.5萬平方米的產業園,並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
香港的做法則更接近國際標準。香港證監會計劃通過兩個階段的沙盒監管,探索加密貨幣交易所的運作情況,並據此決定是否將其納入監管範圍。這種由最高監管機構推行的做法,使得政策實驗的目標性和可推廣性都較高。
然而,一些地方打着"監管沙盒"旗號的做法,實際上更像是政府主導的孵化園區。例如深圳、泰山等地的嘗試,雖然冠以"監管沙盒"之名,但缺乏政府監管機構的直接參與,更像是產業園區或產業集聚的模式。
真正意義上的監管沙盒應該連接金融科技創新企業和政府監管部門兩端,共同在特定範圍內探索適合金融科技創新的新政策。單純的園區建設或產業集聚,雖然可能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但對推動監管機制與金融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的實質意義有限。
盡管如此,這些嘗試也不無價值。它們可能爲行業自律規範的形成提供土壤,進而影響未來的監管政策。但從目前已成立的區塊鏈產業園區運營情況來看,達成這一目標仍面臨諸多挑戰。
隨着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監管科技也成爲新興概念。監管沙盒被視爲金融科技創新催生的監管科技的代表。然而,中國內地城市對監管沙盒的探索與國際標準還存在一定差距。未來,如何在鼓勵創新和確保風險可控之間取得平衡,將是監管部門和行業參與者共同面臨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