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G 這個項目到現在跟了差不多大半年了,剛好今天有空,再來大家詳細的回顧一下0G,看看從集中管理到分散管理,@0G_labs 是怎麼重新規劃人工智能未來的,一口氣帶大家看完吧!



因爲剛好最近和朋友聊到 AI,朋友說 “現在的 AI 越來越像大廠的‘私人玩具’了”,感覺這話確實多多少少有點道理的,平時用的聊天機器人、圖像生成工具,背後基本都是那幾家科技巨頭,數據攥在他們手裏,算法具體怎麼運作外人根本不清楚,真出了問題找誰都說不明白,但要是告訴你,以後的 AI 可能是 “大家說了都算” 的,你會信嗎?

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0G 這個項目,現在就是在試着把這個 “如果” 變成現實。

一:爲什麼非要搞 “去中心化 AI”?​

先說說現在的 AI 有多 “扎堆”,你每天刷的短視頻推薦、購物 APP 裏的 “猜你喜歡”,背後全是那幾家大廠的 AI 模型在忙活,但這些模型就像個 “悶葫蘆”:​

你的數據被拿去訓練,有沒有被亂用?不知道;​

AI 爲啥給你推這些東西?算法藏着掖着,說不清楚;​

萬一哪天大廠服務器崩了,或者因爲某些原因停了服務,那些依賴它的應用可能全歇菜。​

這就是中心化 AI 的糟心事,少數人握着控制權,多數人只能被動受着,還得擔着數據泄露、服務斷檔的風險。

而去中心化 AI 想幹的,就是把這個 “悶葫蘆” 拆開,讓大家都能參加進來:

誰都能看明白 AI 是怎麼訓練的、怎麼幹活的,算法明明白白能查到;​

用了什麼數據、怎麼用的,鏈上都記着,能從頭到尾查清楚;​

就算某個節點出問題,其他節點還能接着轉,不會一垮全垮。​

說白了,就是讓 AI 從 “大廠的自留地” 變成 “大家的公共資源”,透明、大家說了算,還更扛折騰。​

二:0G 靠什麼實現?模塊化才是關鍵​

想讓 AI 去中心化,0G 靠的是 “模塊化” 架構 —— 把復雜系統拆成樂高積木,各部分能單獨升級,組合起來也高效。​

這在合規上也特別靈活,不同國家規矩不同:

某地嚴管數據存儲,就把存數據的 DA 模塊單放當地合規服務器;

某國限制境外算力,企業只用本地算力模塊處理業務,其他模塊按需添加;

有的地方禁代幣但歡迎分布式計算,那就摘掉代幣相關模塊,只留算力調度、數據加密等合規部分。​

就像搭積木,不合規的零件先不擺,用合規的照樣能搭能用的,規則變了再裝回來。

三:接着看看中心化和去中心化 AI 的核心區別​

中心化 AI 就像 “一體化機器”:速度快、穩當,但想換個零件、加個功能,得把整個機器拆開,特別麻煩。而且數據藏在機器裏,外面看不見,偶爾還會 “說胡話”(也就是大家說的 “AI 幻覺”),因爲沒人能核實它的推理過程。​

去中心化 AI 更像 “搭積木”:零件(模塊)是公開的,誰都能換、能加,數據和推理過程都在鏈上,能核實,減少 “幻覺”,但缺點也很明顯 —— 協調這麼多零件,速度可能慢一點,不同積木之間的 “接口” 要是標準不統一,還可能亂成一團。

四:0G 的 “積木” 有哪些?​

0G 把整個系統拆成了好幾個關鍵模塊,每個模塊都有自己明確的任務:​

1)0G Chain:這是最基礎的那條鏈,能和現在已有的那些去中心化應用(dApp)配上套,而且像執行、共識這些核心功能可以單獨升級,不用動整條鏈;​

2)0G Storage:就是去中心化的存儲地方,能存特別多的數據,還靠特殊的編碼和驗證法子,保證數據丟不了、能用;​

3)數據可用性層(DA):管的是數據 “夠不夠用”,通過隨機挑節點來驗證,既能保證靠譜,又能無限擴大規模;

4)0G Serving 架構:專門管 AI 模型的推理和訓練,還給開發者準備了工具包(SDK),想接上 AI 功能,直接用就行,不用自己搭復雜的架子;​

5)對齊節點(Alignment Nodes):盯着整個系統,確保 AI 的行爲符合道德規範,而且這些節點的管理也是去中心化的,不是某個人說了就算。

這套架構的好處就是 “靈活”,比如需要更強的存儲能力,就升級 Storage 模塊;需要更快的推理速度,就優化 Serving 架構,不用動其他部分。對開發者來說,接進來的門檻也低了很多。

五:0G 現在靠譜嗎?看融資團隊和生態合作夥伴,說過很多次了

判斷一個項目靠不靠譜,錢和實際落地的進展很重要,也比較直接

0G 去年 1 月說已經融到了 3.25 億美元,這筆錢主要用來擴大產品規模、建開發者社區。

而且,0G 目前已經和 HackQuest 深度合作,專注於開發者社區的建設,要知道 HackQuest 作爲開發者教育平台,本身也融到了 410 萬美元,雙方的合作能更好地推動開發者生態的發展。

光有錢和合作還不行,測試網的數據更能說明問題:​
交易超過 6.5 億筆,帳戶有 2200 萬個,驗證人 8000 多個;​

高峯期每個分片的 TPS 能達到 1.1 萬,這個速度對於處理 AI 需要的海量數據來說,算是夠格了。​

還有就是節點數量 —— 已經賣出了 85000 個節點,由全球 8500 多個運營商維護,節點越多,整個網路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就越強,就好比有 8500 多個人一起 “站崗放哨”,想出問題都難。​

另外,0G 作爲最早一批深入合作的去中心化 AI 模塊化公鏈,同時也是第一個去中心化 AI 模塊公鏈,當前還沒進行代幣生成事件(TGE),這背後的潛在討論價值大家可想而知了!

六:要說 0G,那肯定得提一下它的 iNFT,簡單講,iNFT 就是 “能跑 AI 功能的 NFT”—— 你買的不只是一張圖片,而是一個帶智能的 “小助手”。

爲什麼說這東西新鮮?因爲它用了個叫 ERC-7857 的新標準:

買 iNFT 的時候,不光所有權給你了,裏面的 AI 模型、數據(也就是 “元數據”)也一起給你,不會買到個空架子;
敏感數據加密存着,隱私有保障,但鏈上能查到真假,不怕被騙;

這個 AI 小助手還能 “成長”,元數據能隨時更新,用得越久說不定越值錢。

這就打破了傳統 AI 的老模式,以前你用 AI 是 “借” 大廠的,現在你可以 “擁有” 一個 AI 小助手,還能賣、能授權別人用,賺了錢全歸自己。

七:學習門檻?0G 其實早就幫你鋪好路了

最近 0G 和 HackQuest @HackQuest_合作,開了專門的課程0G Learning Track,從數據層、存儲機制,到怎麼接 AI 框架、跨鏈怎麼操作,所有內容都講得清清楚楚,學完還能拿到雙方認證的證書,對想入門去中心化 AI 的開發者來說,確實是個不錯的跳板。

八:最後說句實在的,0G 的想法挺好,但挑戰也不少:

1)去中心化系統天生就比中心化的慢,怎麼在擴展和性能之間找到平衡?還得看主網上線後的實際情況;

2)不同項目接進來的時候,模塊接口標準不統一怎麼辦?可能會造成 “碎片化”;
合規問題也得考慮,畢竟涉及到數據和 AI,各個政策都不一樣。

3)但不管怎麼說,去中心化 AI 是個值得琢磨的方向,如果真能做到 “透明、大家都能參與、抗風險”,那 AI 才算真正服務於所有人,而不是少數人的工具。

0G 能不能成?現在下結論還太早,但至少它已經邁出了第一步,我自己也會一直跟蹤這個項目下去,至少我認爲這是一個值得花時間去做的項目!更何況還有@Jtsong2陪着我們一起建設!
#去中心化AI # 0GLabs #AI
APP-1%
DAPP-2.1%
查看原文
post-image
post-image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