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獨家活動: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參與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並在 Gate廣場發布你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4,000 枚 $PUBLIC 獎勵池!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ublicAI (PUBLIC) 或當前 Launchpool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需不少於 100 字(可爲分析、教程、創意圖文、測評等)
添加話題: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帶 Launchpool 參與截圖(如質押記錄、領取頁面等)
🏆 獎勵設置(總計 4,000 枚 $PUBLIC)
🥇 一等獎(1名):1,500 $PUBLIC
🥈 二等獎(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獎(5名):每人 200 $PUBLIC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相關性、清晰度、創意性)
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含有 Launchpool 參與截圖的帖子將優先考慮
📄 注意事項
所有內容須爲原創,嚴禁抄襲或虛假互動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認證
Gate 保留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NFT交易機器人遭戲弄損失800枚ETH,透明性是一把雙刃劍?
撰文:0xTransparency,深潮TechFlow
進入周末,稍顯沉寂的NFT市場上演了一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精彩好戲。
推特上的NFT大佬Hanwe (@HanweChang) ,發現在Blur上有機器人bot模仿跟隨自己的報價策略,於是決定給這個機器人"上點強度",戲耍了機器人一把,並公開發推表示盈利800 ETH(約146萬美金)。
這是怎麼做到的?
熟悉Blur的用戶應該都知道,平台上可以進行特徵競價(Trait Bidding),即你可以對NFT系列中自己喜歡的特徵出價,比如Azuki角色中帶著眼鏡或者背景是白色的。
另一位中文圈知名大V 0xSun(@0xSunNFT)則分析了Hanwe戲耍Bot的始末:
Hanwe意識到機器人會跟單自己的報價策略,於是提前埋伏掃了多個Azuki的貨(可能用的另一個號),然後開始演戲:他對這批貨裡,圖片背景為Off White A 的多個Azuki報價50 ETH。
隨後,機器人bot自動跟隨了他的出價策略,也發送了出價50 ETH的bid。此時Hanwe立馬接受了這個跟單機器人的報價,以50ETH的高價將這批Azuki NFT賣給了機器人;同時,自己之前放出的誘餌彈報價則被撤掉了。
簡單來說,就是自己的貨自己報了高價,然後引誘機器人跟隨報了高價,隨後自己撤單獲取利潤走人。
機器人沒有眼淚。這一番操作的12個Azuki,交易記錄都被冷冰冰的寫在了區塊鏈瀏覽器上,每個Azuki的賣價換算成美金都價格不菲,機器人背後的0x97地址的主人肯定是被割麻了欲哭無淚。
請歸還您"偷"的錢?
800ETH,可不是個小數目。
就在Hanwe在推特上開心的秀了一把誘餌彈操作之時,0x97背後的實體也開始了對線。
一位推特名為elizab.eth的用戶,在Hanwe炫耀貼的評論區裡留下了這樣的文字:
"我們想跟您談談賞金的事兒。您這波從我們的機器人手上偷走的錢,如若歸還90%,您拿10%當作賞金好了。"
注意,這段話裡,用的是"stolen",偷走的。
機器人跟單他人策略,被他人戲耍,進而造成損失。這件事,叫不叫偷?如果是在現實世界裡,如此巨額的財產損失以及爭議行為,確實很有可能作為一個案件在法律上被來回拉扯。
Hanwe的這波戲耍,策略也並不復雜,就是利用了機器人無腦跟單的特性,給它上了一課。從道德上說,確實有那麼點雞賊;但在加密世界裡,並沒有什麼準繩來約束參與者的行為。
如果這能夠算得上偷,那麼各類期貨價格插針、遠古的拔網線、項目方的"對不起我們失敗了",是不是都可以廣義的叫做偷,奪走了韭菜手裡的籌碼?
又或者反過來說,當機器人跟單他人的策略成功賺取利潤時,是否心懷善意過,考慮過給他人發個紅包分點好處?
處在Web3這樣一個黑暗森林裡,或許你不能因為自己是獵人時就瀟灑快活的吃肉,而自己是獵物時就大喊肉疼。
事事輪迴。有技高一籌的時刻,必然有技不如人的時候。尤其當沒有硬性法規和製度約束時,一切大起大落就成為了一個野蠻、無序和愿賭服輸的市場行為。
而在elizab的最新推文裡,似乎也表現出醒悟之後的豁達:
只是覺得頗為諷刺的是,你花錢從別人手上買過的教訓,別人也要花錢從另一個更高的人手上買。
咱們的Web3裡,教訓多,教師少。
昭告天下or 悶聲發財?
在Hanwe的評論區裡,也有人質疑為何要公開承認這種戲耍機器人的事,畢竟看起來有點惡意,而且800ETH確實是個讓人眼紅的數字。
炫耀也好,出氣也罷,大佬的個人動機和喜好並不是我們要談論的重點。這件事似乎會引出一個另外的話題:在Web3裡,一切鏈上交易和決策行為似乎都顯得那麼透明,任何一個動作只要你想挖,加以宣傳都可以達到昭告天下的地步;
但古話講,我們還是要學會悶聲發大財。
昭告天下還是悶聲發財?有趣的是,你的悶聲發財會被各種鏈上偵探、跟單機器人、夾子攻擊等等暗處的對手們盯上,進行仔細地研究、跟隨、模仿和利用....
而一種悶聲發財的交易策略如果被大規模盯上和跟隨,他還有賺錢的效應嗎?
在鏈上,處處充滿著博弈。你悶聲發財,我複制你的發財策略,但很有可能你是故意展示給我看這種策略的....
千層套路,多級反轉,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完全通過透明公開的鏈上數據,搞清楚一個人的真正動機。
而這種透明性,也恰恰是Web3留給不同層次參與者的套利空間:
三流的韭菜,信仰透明;
二流的機器人,深入透明;
一流的大佬,利用透明。
願每個Web3的小透明們,安全走好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