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獨家活動: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參與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並在 Gate廣場發布你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4,000 枚 $PUBLIC 獎勵池!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ublicAI (PUBLIC) 或當前 Launchpool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需不少於 100 字(可爲分析、教程、創意圖文、測評等)
添加話題: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帶 Launchpool 參與截圖(如質押記錄、領取頁面等)
🏆 獎勵設置(總計 4,000 枚 $PUBLIC)
🥇 一等獎(1名):1,500 $PUBLIC
🥈 二等獎(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獎(5名):每人 200 $PUBLIC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相關性、清晰度、創意性)
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含有 Launchpool 參與截圖的帖子將優先考慮
📄 注意事項
所有內容須爲原創,嚴禁抄襲或虛假互動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認證
Gate 保留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Vitalik談AI:不會取代人類,我們終將適應新技術浪潮
來源:Decrypt
編譯:餘YU,Odaily 星球日報
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italik Buterin近日接受Sriram Krishnan和Aarthi Ramamurthy的播客節目採訪,談到加密社區最初對FTX前首席執行官Sam Bankman-Fried(SBF)的看法,以及他個人有關人工智能的想法。 Odaily星球日報將重點內容編譯如下:
業內很多人一開始就對SBF持保留態度
Vitalik Buterin 在節目中透露,儘管SBF作為行業領導者在主流媒體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加密社區從一開始就對SBF和FTX持保留態度。
Vitalik Buterin 表示,“我認為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誤解,認為每個人都非常尊重Sam,最終他讓整個生態系統大吃一驚。我認為確實沒有人預料到價值80億美元的(項目)會崩盤,但是如果你看看像Anthony Sassano這樣的以太坊影響者,其中很多人從一開始就不尊重他和FTX。”
Vitalik接著解釋說,加密生態系統中的許多人都對SBF持懷疑態度,因為他似乎無法清晰地闡述為什麼加密貨幣技術是有價值的。
Vitalik回憶說,“他無法清楚地說明為什麼加密貨幣是好的,他只是清楚地認為這純粹是一個商業機會。就類似這樣的想法:'哦,嘿,加密貨幣是你可以賺錢的東西。' ”
Vitalik將SBF的觀點與最初激發比特幣、以太坊和其他區塊鏈項目活力的密碼朋克價值觀和去中心化目標進行了對比,稱SBF這位名譽掃地的企業家只是“重複了其他人的觀點,即'去中介化是好事,創造更開放的市場是好事'——這些觀點已經被有影響力的人說了很多年了。”
Vitalik指出,“我認為,他從未真正讓社區覺得他自己是深信這一願景的。這可能是不信任感存在的最主要原因。”
AI可以提升人類創造力,幫助個人創作者製作電影和其他藝術作品
Vitalik還談到了ChatGPT等人工智能係統的快速發展,並對其潛力表示樂觀,認為人工智能可以增強人類創造力,而不是完全取代人類工作和人才。
Vitalik說,“我認為這其中的一個積極方面是,它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人工智能不是消滅30%的崗位**,**那將是災難性和令人害怕的——**而是消滅你30%的工作量,**這實際上是一個節省時間的高招。”
他承認,隨著人工智能接近人類的全部能力,將會有更多的工作崗位消失,但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是值得人們接受的東西。
Vitalik認為,“在第一階段,也就是向人類水平的人工智能衝刺的最後一步,這方面的事情很有趣——它賦予人們更多的東西,而不是取代人類,至少到目前為止是這樣。 ”
他還提到,圖像生成器等強大的人工智能工具,可以幫助個人創作者製作電影和其他藝術作品,而不需要昂貴的好萊塢式製作方式。
“我們不想看到的事情是藝術家被取代。我想看到的是一個作家不僅能寫小說,還能親自拍電影,”Vitalik說,“我希望看到製作一部電影的成本從10萬美元大幅下降,一個人基本上只需要利用自己的創造力並花費幾個月時間使用人工智能平台。”
在他看來,顛覆好萊塢將是一件好事。
“我們擺脫了所有這些可怕的混合翻拍作品,比如漫威英雄大戰金剛,同時還有點像《星際迷航》vs《星球大戰》,”他說,“可以轉向反映不同人價值觀的真實故事。”
“這種對現有個人創造力的增強讓我很興奮,”Vitalik說道。
事實上,Vitalik將人工智能定位為歷史上最重要的發展之一。 “這種從人類到超人類人工智能(superhuman AI)的轉變,我認為在地球歷史上這種程度的轉變基本上只發生過三到四次。”
但Vitalik也承認,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並可能對先進人工智能實施一些有限的監管,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他強調,任何規定都應該具有針對性,而不是實施會阻礙創新的全面禁令。
“我從人工智能風險人士那裡看到了這些非常有說服力的論點。但是,我們有一個漫長的、跨越數百年的歷史,人們預測下一波技術浪潮會產生各種非常可怕的後果。然而,幾個世紀以來,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適應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