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爲偶像應援 · Gate送你直達 Token of Love! 🎶
家人們,現在在Gate廣場爲 打 Token of Love CALL,20 張音樂節門票等你來瓜分!🔥
泫雅 / SUECO / DJ KAKA / CLICK#15 —— 你最期待誰?快來一起應援吧!
📌 參與方式(任選,參與越多中獎幾率越高!)
1️⃣ 本帖互動
點讚 & 轉發本帖 + 投票你最愛的藝人
評論區打出 “我在 Gate 廣場爲 Token of Love 打 Call !”
2️⃣ 廣場發帖爲 TA 打 Call
帶上 #歌手名字# + #TokenOfLove#
發帖內容任選:
🎵 最想現場聽到的歌 + 心情宣言
📣 應援口號(例:泫雅女王衝鴨!Gate廣場全員打 Call!)
😎 自制表情包/海報/短視頻(加分項,更容易中獎!)
3️⃣ 推特 / 小紅書發帖打 Call
同樣帶上 #歌手名字# + #TokenOfLove#
內容同上,記得回鏈到表單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008
🎟️ 獎勵安排
廣場優質發帖用戶:8張門票
廣場幸運互動用戶:2張門票
Twitter 優質發帖用戶:5張門票
小紅書優質發帖用戶:5張門票
📌 優質帖文將根據文章豐富度、熱度、創意度綜合評分,禁止小號水貼,原創發帖更易獲獎!
🕒 8
挑戰英偉達,這家獨角獸又募了1億美金
原文來源:融中財經
作者:鄭偉
AIGC熱潮帶火了大模型,也帶火了整個AI芯片賽道。不過,當中受益最多的,則是手握高性能AI芯片的英偉達。作為訓練AI用的必備硬件,英偉達的高端芯片瞬間走俏,甚至是“一卡難求”。
本周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為了確保在“百模大戰”的競爭中勝出,以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和字節跳動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一口氣向英偉達下了50億美元的大單,來爭搶高性能AI芯片。實際上不止中國企業,國外的OpenAI、谷歌、META、亞馬遜等,所有搞生成式AI的企業,都極度依賴英偉達的AI芯片來訓練。
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英偉達已佔據全球AI計算芯片市場的80%到95%份額。絕對的市場壟斷為英偉達帶來了巨大收益。自2023年年初以來,英偉達股價已經增長了170%。在英偉達發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財報後的短短一周內,其股價更是飆升超過了25%。截止到5月底,英偉達股價一度創下419.38美元的歷史新高,**成為全球第一家市值超過萬億美元的芯片企業。 **
挑戰英偉達,這家獨角獸又募了1億美金
有壟斷的地方就會有挑戰者出現。加拿大AI芯片初創公司Tenstorrent,便是一家勇於向巨頭髮起挑戰的新銳企業。
路透社近日報導,Tenstorrent公司成功從現代汽車集團和三星的投資基金中籌集到1億美元。這筆資金將用於研發團隊的開支與投入,比如人工智能芯粒(Chiplet)的開發,及其機器學習軟件路線圖的製定。
此輪融資是Tenstorrent公司迄今為止的第7輪融資。與以往不同,本輪資金來源不是傳統風投機構,而是從現代、三星這樣的利益相關產業合作夥伴處募得。
本輪融資的資金分為三個部分:現代汽車集團3000萬美元,起亞汽車2000萬美元,剩下5000萬美元來自三星Catalyst Fund和其他投資者,包括富達風險投資、Eclipse Ventures、Epiq Capital和Maverick Capital等。
在獲得本輪融資之前,Tenstorrent就已籌集到2.345億美元,估值達10億美元,成為一家獨角獸新貴。截至目前,Tenstorrent已籌集資金總額超過了3.5億美元,最新估值有望提升至14 億美元以上。
現代汽車集團執行副總裁兼全球戰略辦公室(GSO)負責人Heung-so Kim表示,“Tenstorrent的高增長潛力和高性能AI芯片,將幫助集團確保未來移動出行獲得有競爭力的技術。通過這項投資,集團希望開發優化出有差異化的半導體技術,以幫助未來的智能汽車發展,同時增強人工智能技術開發的內部能力。”
三星電子執行副總裁兼三星半導體創新中心負責人Marco Chisari也指出,“Tenstorrent行業領先的技術、高管領導力和積極的路線圖促使我們共同領導這一輪融資。我們很高興有機會與Tenstorrent合作,加速人工智能和計算創新。”
除了對這家新銳企業的肯定外,實際上吸引到產業夥伴與投資方關注的,是芯片領域的傳奇人物Jim Keller的加入。
鋤強扶弱,人送綽號矽谷遊俠
對於Jim Keller,可能大多數人並未聽說過,但如果在芯片產業裡提及他的名號,相信會被不少人視作“神”一般的存在。從業近40年的他,入職扶持過AMD、Intel、蘋果、特斯拉等科技巨頭。有業內人士調侃,他這是為了照顧芯片產業的均衡發展,所以就有了“矽谷遊俠”的叫法。
1984年,Jim Keller從賓西法尼亞州立大學獲得了電子工程學士學位後,便投身於芯片行業。儘管沒有讀研攻博,但卻天賦異禀靠實力在淨是高學歷人才的芯片界混的風生水起,還能在各大芯片巨頭企業間“橫著走”,成就了一代傳奇。
畢業後,Jim Keller首先加入了當時風頭正勁的DEC公司,並在那里工作了整整15年。期間,Jim Keller從一個芯片小白逐漸變成了一位能夠獨當一面的芯片架構師。他參與並主導了Alpha 21164和21264兩款處理器的設計,而這兩款處理器日後對許多架構師和設計者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離開DEC後,Jim Keller便開啟了他開掛般的芯片設計人生。 1998年,他加入了AMD,協助研發了AMD Athlon(K7)處理器,並擔任了處理器K8的架構師。通過K8架構,AMD首次具備了與Intel競爭的實力。同時,他參與了X86-64的架構設計,令AMD在技術路線上第一次超越了Intel。兩項成就使得Jim Keller聲名大噪。
1999年,Jim Keller加入了Sibyte,從事基於MIPS架構的網絡處理器研發,設計出1Gbit/s網絡接口的MIPS芯片。當時他不知道,正式MIPS架構為後來的蘋果A系列芯片奠定了基礎。 2004年他離職加入了PA Semi。
2008年,蘋果公司收購了PA Semi,Jim Keller自然進入蘋果公司,並參與到蘋果自研芯片的設計中。任職期間,他主導設計了A4、A5兩代移動處理器,應用於iPhone 4/4s、iPad/ iPad2等設備,成為蘋果A係自研芯片的起點。據說喬布斯對這兩款自研芯片非常滿意。因為此前iPhone 3使用的是三星芯片,現在可以使用自主定制芯片對喬布斯來說是一大進步。但Jim Keller並不留戀已有成績,在蘋果A系列芯片大熱之際,選擇重回AMD。
2012年,當時AMD在PC處理器設計上又遠遠落後於Intel。 Jim Keller決定重回落敗的老東家,帶領開發了代號Zen(禪)的革命性微架構。 Zen架構號稱可以將AMD處理器的性能提升40%,但當時很多人並不相信,認為是誇大其詞,然而事實證明了一切。 Zen成為AMD歷史上最著名的架構,一舉扭轉頹勢,幫助AMD逆襲奪回高端x86-64處理器的領先市場地位。 Jim Keller也因此獲得了"Zen之父"的美譽。
2015年,Jim Keller再次功成身退,離開了AMD。而這次他將加入特斯拉,仗義相助埃隆·馬斯克。在特斯拉工作三年,他開發設計出面向自動駕駛的AI芯片——Autopilot,據說有100萬的出貨量,為特斯拉實現完全自動駕駛打造了硬件基礎。
2018年,面對失去芯片產業領先地位的Intel,Jim Keller又重新來幫他。任職高級副總裁,主導前沿探索項目NGC架構的研發,以提前佈局未來十年。據稱,在Intel,他曾領導多達10000人的工程師,估計這個記錄將無人能夠打破。
時間來到2021年,英偉達正拿著A100(當時業內最高性能AI芯片)大殺四方,沒有個敵手。不過“遊俠”眼裡怎容得了沙子。 Jim Keller決定離開Intel搞AI芯片,於是加盟到前面所提的Tenstorrent公司,目前擔任CEO。
從履歷上看,Jim Keller從業近40年來,先後參與了Alpha、MIPS、X86、AI及ARM等不同指令集的芯片研發,可以說把主流指令集都過了一遍了。自加入Tenstorrent後,助公司在強敵環伺的AI芯片界迅速建立起口碑,並且拉到融資,相信與這位芯片設計大神的參與不無關係。
初生牛犢不怕虎,AI芯片迎來挑戰者
Tenstorrent成立於2016年,由前AMD Ljubisa Bajic、Milos Trajkovic和Ivan Hamer創立,在多倫多和奧斯汀大約有70名員工,算是名副其實的“小公司”。不過公司的關鍵成員都有芯片設計背景,甚至堪稱“芯片設計天團”。除了上面介紹的Jim Keller外,創始人Ljubisa Bajic就曾是英偉達和AMD的資深架構設計師,但現已宣布退休,轉而擔任顧問,後續仍會繼續探索下一代AI解決方案。
Jim Keller的前同事Intel前首席架構師Raja Koduri也加入為Tenstorrent董事會成員。其對英特爾技術和架構有諸多貢獻,尤其是在2022年將高性能圖形業務的3條新產品線推向市場。 “他是業內為數不多的了解CPU、GPU、AI和半導體業務方方面面的人之一,對Tenstorrent的業務增長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Jim Keller介紹到。
另外,Tenstorrent Ascalon的首席架構師是Wei-Han Lien,他曾是負責蘋果“寬”CPU微架構的設計師之一,該架構每個時鐘最多可執行8條指令。例如,Apple的A14和M1 SoC具有八個寬的高性能Firestorm CPU內核,在推出兩年後,它們仍然是業內最節能的設計之一。 Lien可能是業界“寬”CPU微架構方面最好的專家之一,據悉,他是唯一一位領導工程師團隊開發八寬RISC-V高性能CPU內核的處理器設計師。
了解完團隊骨幹,我們再看看Tenstorrent公司的產品。他們計劃以異構和Chiplet(芯粒)設計的形式來開發RISC-V和AI芯片。目前Tenstorrenst已經開發出基於12nm工藝的Grayskull和Wormhole兩款芯片,FP8算力高達328TFlops。其中,Grayskull包含120個定制內核,擁有強大的TENSIX處理核心陣列,每個TENSIX核心具備完全C++可編程、多線程、前端功能;高面積和功率效率矩陣計算引擎;強大靈活的SIMD引擎等。而該公司最近還將推出Black Hole 獨立ML計算機芯片,採用6nm工藝打造,基於用於異構運算的SiFive RISC-V X-280架構,計劃於今年推出。同時,整個軟件棧只有約50,000行代碼。與大多數其它需要定制開發流程的AI專用集成電路(ASIC)不同,Tenstorrent的適應性和靈活性非常強,支持所有主流工具鏈、框架和運行時。所以英偉達的最大優勢——極易開發,正在受到挑戰。
在高性能AI芯片方面,Tenstorrent計劃於2024年推出可對標英偉達最新發布的GH200 Grace Hopper平台,通過3nm的CPU芯粒和ML/AI芯粒相結合的高度可配置高性能設計。 CPU側有16個核心,而AI小芯片則包含40個核心。 AI芯粒群和CPU芯片各擁有四個內存芯粒,並且整個芯片組連接到IO芯粒來擴展PCIe等功能。
Jim Keller表示,**Tenstorrent的目標是可以比類似性能的GPU系統便宜5到10倍。 **我們使用的內存帶寬要少得多,因為我們有一個圖形編譯器,而且我們的架構比GPU更像是一台數據流機器,所以可快速將數據從一個處理元素發送到另一個處理元素。這樣就避免了使用昂貴的HBM矽中介層。同時,我們的芯片上有網絡端口,利於通過網線互聯組成大型陣列集群進行橫向擴展,而無需通過其他交換機。從技術上講,這就是我們的方法比英偉達的方案更便宜的原因之一。此外,我們還支持開放的技術許可轉讓,方便大家構建生態。
AI芯片賽道迎來新風口,國內玩家幾何
儘管挑戰者不容小覷,英偉達仍然在AI芯片領域佔據了絕對的領先地位,在雲端訓練和推理場景中佔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除了英偉達,還有AMD和英特爾。不過隨著我國的大力發展,近幾年國內也有不少企業進入這個賽道,逐步取得進展。
據IDC預測,中國AI算力規模將保持高速增長,預計到2026年將達1271.4EFLOPS,CAGRA(2022-2026年)達52.3%。在此背景下,IDC預測異構計算將成為主流趨勢,未來18個月全球人工智能服務器GPU、ASIC和FPGA的搭載率均會上升,2025年AI芯片市場規模將達726億美元。國內企業如寒武紀、平頭哥等1.0時代的玩家,現已成為優質AI算力芯片的上市公司。另外,也有越來越多的AI芯片初創企業積極加入,包括各方資本在此領域不斷加大投資力度。
以2022年為例,摩爾線程、天數智芯、沐曦、登臨科技、深流微、凌久微電子、礪算科技等多家企業獲得資本融資。其中,摩爾線程15億、天數智芯超10億、沐曦10億,這三家的融資金額較大。
摩爾線程成立於2020年10月,是一家以全功能GPU芯片設計為主的集成電路企業。目前,摩爾線程已經發布兩顆基於其MUSA統一系統架構打造的多功能GPU芯片——“蘇堤”和“春曉”,以及系列GPU軟件棧與應用工具。
天數智芯在2022年7月宣布完成超10億元的C+輪及C++輪融資。該公司是一家研發、生產GPGPU高端芯片及高性能算力系統提供商,2018年開始啟動雲端7nm GPGPU芯片研發。 2021年3月正式對外發布7nm雲端訓練通用GPU產品——天垓100。截止至2022年3月底,天垓100實現銷售訂單近2億元,落地200多個應用場景。
沐曦於2022年7月5日宣布完成10億人民幣Pre-B輪融資。這是沐曦2020年9月成立之後的第五輪融資,總計獲得超20多億元投資。沐曦第一顆高性能通用GPU芯片於2022年1月順利流片,採用7nm工藝,以AI推理為主,可應用於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工業和製造自動化、智慧城市、自然語言處理、邊緣計算等領域,計劃2023年量產,可應用於AI訓練、科學計算的更高端芯片,研發已進入收尾階段。
大模型時代,算力已成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為滿足AI和HPC激烈的市場競爭,需要實現高性能和通用性兼備的算力支撐。隨著AI算法與芯片架構綁定越來越深,我們期待在國內也能看到如Tenstorrent這樣敢於挑戰巨頭的AI芯片企業越來越多,在技術上進行架構創新,在生態上步步為營。當然也期待各方資本的積極湧入,共創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