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热开启,助力 PUMP 公募上线!
Solana 爆火项目 Pump.Fun($PUMP)现已登陆 Gate 平台开启公开发售!
参与 Gate广场创作者活动,释放内容力量,赢取奖励!
📅 活动时间: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动总奖池:$500 USDT 等值代币奖励
✅ 活动一:创作广场贴文,赢取优质内容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参与方式: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的原创贴文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必须带上话题标签: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100
二等奖(2名):$50
三等奖(10名):$10
📋 评选维度:Gate平台相关性、内容质量、互动量(点赞+评论)等综合指标;参与认购的截图的截图、经验分享优先;
✅ 活动二:发推同步传播,赢传播力奖励
📌 参与方式:在 X(推特)上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使用标签: #PumpFun # Gate
发布后填写登记表登记回链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奖励设置:传播影响力前 10 名用户,瓜分 $2
人形机器人落地保守估计要10年?
《科创板日报》5月21日讯(记者 李明明)作为AI落地物理世界的重要载体,在资本持续涌入的同时,人形机器人存在泡沫的讨论声也持续不断。
针对商业化落地现状与争议、人才培养等等公众关心的话题,在由搜狐主办的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上,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员、机器人控制实验室主任赵明国,乐聚机器人创始人兼CEO常琳,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灵宝CASBOT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正涛、宇树科技副总经理王启舟从各自的视角分享了不同看法。
常琳称,人形机器人是否存在泡沫取决于其是否有用,能否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创造价值,亦庄马拉松将机器人拉到现实是其走进大众的必经之路,这一核心问题无需回避。
赵明国认为,人形机器人发展需长期积累,类比自动驾驶需要20 年周期,保守估计也至少要10 年。“公众不要有那么高的预期,明天机器人可以走进家庭,像买电视机、冰箱一样,这些活动需要对齐。”
张正涛从学科交叉、产业落地等方面介绍了他的观点。他认为,人形机器人是一个多学科交叉产生的大装置,这是它的价值牵引。
产业落地上,张正涛表示,产业对人形机器人态度开放,当前整机自主决策能力不足,需通过遥操、手眼协作与传统视觉伺服控制结合。随着数据积累,未来1-3 年该领域将产生质变,且实现质变的形态不一定是双足,类人形或轮臂式机器人也可能成为突破方向。
王启舟则表示,宇树从早期无客户仅面向高校研发,到如今在电力、化工等领域应用,用九年时间证明了自己。
谈及资本情绪与融资环境的变化,常琳和张正涛均感受到显著转折。常琳指出,从 2022 年国家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为“继 PC、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下一代颠覆性产品”后,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地方政府将其视为拉动产业链的制高点,各地争先恐后布局。
当谈到人形机器人的人才培养时,赵明国和王启舟分别从学术视角和产业视角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王启舟透露,“王兴兴总前几天在一个会议上说到宇树非常缺人,各方面都缺。一开始我们讨论过,人形机器人因为是交叉学科,包括本体,包括AI,包括感知,甚至一些前沿的新材料各种领域,都需要去投入人去研发,让它达到比较好的状态。”
他表示,宇树这么多年一直比较偏好有一些动手能力,更愿意去做一些新的技术尝试、学习、研发,甚至能够去动手参加一些比赛的人才。
赵明国认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爆发以AI为背景,具身智能成为重要方向,中国在这方面具有显著人才优势,全球机器人领域70%的研究人才为华人,做具身智能卷得最厉害的也是以华人为主。
此外,他还提到,国内低成本机器人平台(如宇树产品)更形成 “无限开火权” 的试错优势,降低实验门槛,加速人才培养。
但他也指出,国内存在“不太会做0到1”的问题,偏向“1到10”的跟随式创新,在脉冲神经网络等底层技术和通用AGI的深度思考层面缺乏原创性突破,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来源:科创板日报
作者:科创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