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Circle、Ripple和Fidelity在追求国家信托银行的地位

2025年对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业务来说是一个活跃的年份,且没有放缓的迹象。一些数字货币公司已经进入了生命周期的一个阶段,重点是证明成熟度、建立信誉,并将自己定位为区块链和数字资产服务的首选供应商。Circle (NASDAQ: CRCL)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它刚刚完成首次公开募股,现在已申请成立一家国家信托银行。

为什么Circle想要一个国家信托银行

国家信托银行是一个联邦特许的机构,专注于保护资产、管理投资和提供保管服务等活动。尽管国家信托银行不像传统银行那样接受存款或发放贷款,但它们可以保管资产、管理客户资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金融产品。

现在,Circle 在一个监管灰色地带内运作。它发行 USDC,但由于 Circle 并不是真正的银行,因此必须依赖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来保管其储备。截至 2023 年,Circle 的现金储备由纽约梅隆银行 (BNY Mellon) (NASDAQ: BK) 保管,而黑石集团 (NASDAQ: BLK) 负责其基金管理。但通过建立国家信托银行,Circle 可以省去像 BNY Mellon 和黑石这样的中介,直接保管和管理其资产。此外,它将能够保管和保障客户资金,并在他们所保管的资产基础上构建金融产品。

Circle真正追求的是垂直整合。目前,他们依赖第三方来保管现金、管理储备,并促进与这些活动相关的交易。然而,国家信托银行允许他们将所有业务内部化。如果获得国家信托银行的批准,Circle将能够发行USDC,保管基础资产,并在他们持有的资产上直接构建金融产品,而无需依赖任何第三方。这对公司至关重要,因为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似乎正朝着某个方向发展。当你将这一点与Circle从货币审计署(OCC)获得的信誉结合起来时,Circle为什么追求国家银行特许经营以及他们计划如何定位自己就变得更加明确。

为什么数字货币的主要参与者在快速推进监管 目前正在讨论一波区块链和数字资产的监管。如果这些法规通过,将为金融机构和合格投资者打开大门,许多人因该行业处于监管灰色地带而被搁置,能够投资于加密产品。这些管理着数十亿美元的机构,可能不想从零开始构建自己的数字货币基础设施。他们希望接入一些已经存在的、受监管的、经过实战检验的,并被认为在机构上是安全的东西;Circle的国家信托银行可能符合所有这些条件。

数字货币行业的先行者,如Circle,建立的信誉越高越好。并不是每个数字货币原生企业都有与机构投资者合作所需的资质或监管监督。然而,像Circle这样的公司已经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意味着他们受到SEC的监管),并且现在正在申请建立国家信托银行(这意味着如果获得批准,他们将受到OCC的监管),在为传统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时将处于有利地位。那些自愿进入监管、获得适当许可证并建立正确结构的参与者,将是机构资本青睐的对象。在许多情况下,金融机构被禁止与未满足这些监管要求的任何人合作。

成为数字货币机构支柱的竞赛

随着这一切的发展,您可以期待更多的数字货币巨头跟随Circle的脚步,申请上市,申请国家银行和信托特许,并尽一切可能提升他们的信誉。在可预见的未来,信誉可能意味着来自政府机构或监管机构的批准或监督。

随着传统金融机构进入数字货币领域的道路逐渐畅通,他们需要值得信赖的服务提供商。如果他们还没有开始,他们将寻找已经受到监管并且拥有良好业绩记录的合作伙伴。符合这些标准并积累了正确资质的公司将获得与传统金融机构做生意的绿灯,而那些已经处于这种位置的公司将是第一批捕捉到这种需求的公司。

当然,当像Circle这样的一家公司开始朝这个方向迈出步伐时,其他公司会注意到并开始遵循相同的操作手册。在Circle宣布申请成为国家信托银行后不久,Ripple也透露它已申请国家信托银行特许经营权和联邦储备银行主账户。

忠于我们长期以来的合规根基,@Ripple 正在向 OCC 申请国家银行特许。如果获得批准,我们将同时拥有来自 NYDFS( 的州和联邦监管,这是一个新的 ) 和独特的!( 对稳定币市场信任的基准。

本周早些时候通过...

— 布拉德·加林豪斯 )@bgarlinghouse( 2025 年 7 月 2 日

据说富达数字资产也在采取类似措施,涉及国家信托银行特许经营权。

从这里开始,趋势只会愈演愈烈。一旦这些产品上线,资本开始涌入,没有公司会希望自己被迫在一旁观看竞争对手创造收入并占领市场份额。

观看:破解区块链监管难题的解决方案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