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xStocks 交易开启啦,现货、合约、Alpha齐上线!
📝 在Gate广场发帖,晒出你的交易体验或精彩截图,瓜分$1,000大奖池!
🎁 广场优质创作者5名,每人独享$100合约体验券!
🎉 帖文同步分享到X(推特),浏览量前十再得$50奖励!
参与方式:
1️⃣ 关注 @Gate广场_Official
2️⃣ 带 #Gate xStocks 交易体验# ,原创发帖(不少于20字,仅用活动标签)
3️⃣ 若分享到推特,请将链接提交表单: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54
注:表单可多次提交,发布更多帖文可提升获奖机会!
📅 7月3日16:00—7月9日24:00(UTC+8)
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5926
每一条体验,都有机会赢取大奖!快在Gate广场show出你的操作吧!
Web3隐私技术演变:从技术创新到产品落地的挑战与机遇
隐私技术在Web3时代的演变与挑战
区块链的根源深植于隐私技术,尤其是密码学。从椭圆曲线到零知识证明,这些技术都彰显了隐私经济学在Web3.0时代的重要性。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尽如人意。某些隐私币种频繁遭到交易平台下架,隐私项目创始人遭遇法律问题,这些事件表明,即便某些隐私项目能够在主流交易平台上线,隐私类项目的极客精神正在逐渐消退,而其最终产品的交付能力也难以称得上完美。
在打造隐私产品方面,区块链项目或许需要向Web2同行学习,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Proton:隐私可以成为优秀的产品形态
"隐私是一种特性,而非产品本身。"
单纯讨论隐私对产品形态的补充意义不大。换句话说,隐私也需要找到适合的市场。某些科技巨头虽然在隐私方面饱受质疑,但其产品仍然受到用户青睐,这主要归功于其便捷性和强大的网络效应。用户往往会因为产品的易用性和普及程度而接受某些隐私妥协。
在这方面,监管机构采取的罚款策略效果并不显著。即使对某些科技巨头处以巨额罚款,这些公司通常只需短时间就能弥补损失,而这些罚款也无法真正帮助欧洲科技企业提升竞争力。
面对这一困境,某邮箱服务提供商采取了自建产品生态的策略。源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研背景为其赢得了较高的信誉度。通过密码学技术、开源代码和产品审计,他们构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隐私产品生态——用户可以不依赖某些主流科技公司的服务,也能实现相应的功能。
虽然目前在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上仍难以与科技巨头抗衡,但相比区块链领域的同行,他们提供的产品足以满足日常使用需求,成为了可靠的替代选择。
这家公司的产品线主要围绕其核心邮件服务展开。值得一提的是,这款邮件产品也受到了某社交平台创始人的青睐。它无需绑定手机号即可使用,并支持端到端加密,确保邮件传输的隐私性。在某即时通讯工具受到监管之前,两者结合使用可以为用户提供较高级别的商用隐私体验。
该公司还开始涉足Web3领域,推出了自己的加密钱包。与其他交易导向型钱包不同,这款钱包功能相对简单。
这家公司的意义在于证明了基于隐私技术构建产品的可行性。不同于传统巨头的广告盈利模式和Web3项目的代币经济学体系,他们采用了付费模式,可以称之为"加密技术的非代币化实践"。
从Skiff到Nillion:加密技术的代币化尝试
相比之下,一些Web3隐私项目如Skiff、Nym、Privasea和Nillion似乎还未找到明确的产品市场契合点,但已开始发行代币。
2024年2月,某知名协作工具宣布收购Skiff,这是Web2大型产品首次收购Web3初创企业。Skiff提供类似某科技巨头的文档套件和加密邮箱服务,但其用户界面和使用体验仍有待提升。这也反映了当前Web3产品面临的普遍问题:受限于区块链底层的性能瓶颈,难以在大型应用领域与Web2产品竞争。
其他Web3隐私项目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某项目逐渐将重心转向VPN领域,另一个专注于全同态加密的项目更多强调在AI领域的应用,而Nillion仍停留在上一个周期的多方安全计算(MPC)叙事中。
随着某些主流加密货币价格表现乏力,隐私技术类产品正逐渐被市场边缘化。这并非意味着隐私技术不再重要,而是隐私技术与代币的结合在当前阶段失去了吸引力。
对于Nillion等项目而言,大型交易所和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似乎比技术本身更受关注。尽管Nillion宣传了多个概念,但其真正的盈利来源可能主要依赖于代币。相比之下,至少某些项目还在努力开拓实际的市场。
Nillion最新的技术论文仍然聚焦于MPC的实践应用,研究如何降低算法复杂度以提升计算效率。然而,这类结合AI的Web3隐私技术目前难以找到真实的应用场景,因为主流AI公司并未采用这些技术,新产品若要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还需要证明其独特的价值。
结语
在当前加密货币市场快速变化的背景下,早期专注于隐私技术的项目如门罗币(XMR)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它代表了比特币之后,真正尝试将密码学技术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的重要尝试。
随着XMR被某大型交易平台下架,失去了重要的流动性来源,这或许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从此以后,所谓的隐私技术可能更多地成为市场炒作的工具,而非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尽管如此,Web3隐私经济学的故事还未完全画上句号,未来仍有可能出现真正能够平衡隐私保护和实用性的创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