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观点任务# 第一期精彩启程!调研 Palio (PAL) 项目,在Gate广场发布您的看法观点,瓜分 $300 PAL!
💰️ 选取15名优质发帖用户,每人轻松赢取 $20 PAL!
👉 参与方式:
1. 调研$PAL项目,发表你对项目的见解。
2. 带上$PAL交易链接。
3. 推广$PAL生态周系列活动:
为庆祝PAL上线Gate交易,平台特推出HODLer Airdrop、CandyDrop、VIP Airdrop、Alpha及余币宝等多项PAL专属活动,回馈广大用户。请在帖文中积极宣传本次系列活动,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5976
建议项目调研的主题:
🔹 Palio 是什么?
🔹 $PAL 代币经济模型如何运作?
🔹 如何参与 $PAL生态周系列活动?
您可以选择以上一个或多个方向发表看法,也可以跳出框架,分享主题以外的独到见解。
注意:帖子不得包含除 #Gate观点任务# 和 #PAL# 之外的其他标签,并确保你的帖子至少有 60 字,并获得至少 3 个点赞,否则将无法获得奖励。
⚠️ 重复内容的帖子将不会被选取,请分享属于你独特的观点。
⏰ 活动时间:截止至 2025年7月11日 24:00(UTC+8)
DEX五年演进史:从边缘工具到链上金融基石
DEX:被误解的链上金融基石
在加密金融生态中,DEX一直扮演着独特而复杂的角色。它始终在线,不会宕机、审查或跑路,但长期以来也处于边缘地位:界面复杂、流动性不足、缺乏吸引力。在DeFi爆发时期,它被视为CEX的替代品;熊市来临后,又被贴上"安全、自托管"的标签,仿佛成了DeFi时代的遗产。
然而,从长远来看,DEX一直在悄然演进,并开始重塑链上金融的底层逻辑。Uniswap的兴起只是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节点,而Curve、Balancer、Raydium、Velodrome等项目则展现了DEX的多样性。所有AMM、聚合器、L2 DEX的演变,背后推动的是分布式金融基础设施的自我进化过程。
本文试图跳出"产品对比"和"赛道趋势"的视角,回顾DEX的历史演变,探讨其结构逻辑:
这是一部DEX的进化史,也是对去中心化"功能外溢"的结构观察。最后,我们将尝试回答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为什么在Web3时代,每个项目似乎都离不开DEX?
一、DEX五年简史:从边缘工具到生态核心
1. 第一代DEX:对抗中心化的表达(EtherDelta时代)
2017年前后,当中心化交易所如日中天时,一批加密极客悄然在链上启动了EtherDelta这一实验性项目。
与同期的币安、OKEx等CEX相比,EtherDelta的用户体验几乎可以用"灾难"来形容:交易需手动输入复杂数据,交互延迟高,界面简陋如上世纪网页,普通用户难以接受。
但EtherDelta的意义不在于易用性,而在于彻底摆脱"中心化信任":用户完全控制自己的资产,订单撮合全部在以太坊链上完成,无需中介托管,无需信任第三方。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曾公开表示看好这种模式,认为链上去中心化交易是区块链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
尽管EtherDelta最终因技术和用户体验问题逐渐淡出,但它为DEX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用户资产自持、订单链上撮合、无需托管信任。这些特质成为日后DEX不断进化、衍生、扩展的基本框架。
2. 第二代DEX:技术范式转变(AMM的出现)
如果说EtherDelta代表了去中心化交易的"第一性原则",那么Uniswap的诞生则使这一理想首次具备了可规模化的实现路径。
2018年,Uniswap发布v1版本,首次在链上引入自动做市商(AMM)机制,彻底打破了传统订单簿撮合模式的局限。其核心交易逻辑简单而革命性:x * y = k。这一公式允许流动性池自动定价,无需对手方或挂单。只要向池子注入一种资产,就可以按照恒定乘积曲线自动获得另一种资产。无需对手方、无需挂单、无需撮合,交易行为即等同于定价行为。
这一模型的突破性在于,它不仅解决了早期DEX"无人挂单就无法交易"的困境,更从根本上改变了链上交易的流动性来源: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流动性提供者(LP),为市场注入资产并赚取手续费。
Uniswap的成功也激发了其他AMM机制的创新:
这些变体共同推动AMM DEX进入"协议产品化"阶段。不同于第一代DEX主要是理念驱动、形态粗糙,第二代DEX已经展现出清晰的产品逻辑与用户行为闭环:它们不仅能交易,更是资产流通的结构基础、用户参与流动性的入口,甚至是项目生态启动的一环。
可以说,从Uniswap开始,DEX第一次真正成为能被使用、能生长、能积累用户与资本的"产品"------不再是概念落地的附属物,而开始成为结构构建者本身。
3. 第三代DEX:从工具到枢纽,功能扩张与生态融合
进入2021年后,DEX的演进开始脱离单一交易场景,进入功能外溢与生态整合并行的"融合阶段"。在这一阶段,DEX不再仅仅是"换币的地方",而逐渐成为链上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核心、项目冷启动的入口,甚至是生态结构的调度器。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范式转变之一,是Raydium的出现。
Raydium诞生于Solana链上,是首个尝试将AMM机制与链上订单簿深度整合的DEX。它不仅提供基于恒定乘积的流动性池,还能将交易同步至Serum的链上订单簿,形成"自动做市+被动挂单"共存的流动性结构。这种模式结合了AMM的简洁与订单簿的可见价格层级,在保持链上自主性的同时,大幅提升了资金效率与流动性利用率。
Raydium的结构意义在于,它不只是"AMM优化",而是DEX第一次在链上尝试引入"CEX体验"的分布式重建。对于Solana生态中的新项目而言,Raydium不仅是交易场所,更是启动场所------从初始流动性到代币分发、挂单深度、项目曝光,它是一级发行与二级交易的联动枢纽。
这一阶段,功能爆发远不止于Raydium:
这一阶段的共同特征是:DEX不再是协议的终点,而是连接资产、项目、用户与协议的中继网络。
它既要承担用户交易的"终端交互",又要内嵌项目发行的"初始引流",同时还需要对接治理、激励、定价、聚合等一整套链上行为系统。
DEX,从此脱离"孤岛协议"的身份,成为DeFi世界的枢纽节点(hub primitive)------一种高适配性、高可组合性的链上共识组件。
4. 第四代DEX:多链洪流中的变形生长,是聚合、L2与跨链试验
如果说前两代DEX的演化是技术范式的突变,第三阶段的Raydium是功能模块的拼接尝试,那么从2021年开始,DEX进入了一个更难归类的阶段:它不再是某个团队在主导"版本升级",而是整个链上结构倒逼它做出适应性的变形。
最先感受到这种变化的,是部署在Layer 2上的DEX。
Arbitrum和Optimism主网上线后,以太坊上的交易高Gas成本不再是唯一选择,Rollup结构开始成为新一代DEX生长的土壤。GMX在Arbitrum上采用预言机定价+永续合约的模式,以极简路径和无LP池的结构,回应了"AMM不足以解决深度"的问题。而在Optimism上,Velodrome则借助veToken模型,尝试在协议间建立起流动性激励的治理协调机制。这些DEX已经不再追求通用性,而是以"生态配套设施"的方式扎根于特定链上。
与此同时,另一类结构补丁也在同步成形:聚合器。
当DEX变多,流动性碎片化的问题很快放大,用户在链上"去哪交易"逐渐变成新的决策负担。从2020年上线的1inch到后来的Matcha、Jupiter,聚合器承担起一种新角色:它们不是DEX,却统筹了所有DEX的流动性路径。特别是Jupiter,在Solana链上的快速崛起,正是因为它精准填补了路径深度、资产跳转和交易体验上的空白。
但DEX的结构演化并未止步于链内适配。2021年之后,ThorChain、Router Protocol等项目陆续上线,提出了更激进的命题:能否让交易双方根本不在一条链上,也能完成互换?这类"跨链DEX"开始尝试通过自建验证层、消息中继或虚拟流动性池等方式,解决链间资产流通问题。虽然协议结构远比单链DEX复杂得多,但它们的出现释放出一个信号:DEX的演化路径,已经脱离某条公链,而走向链间协议协同的时代。
这一阶段的DEX很难再用"类型"来归类:它可能是流动性入口(1inch),也可能是协议协调器(Velodrome),更可能是链间互换机制(ThorChain)。它们不像上一代那样"设计出来",而更像是"被结构挤出来"的。
到了这一步,DEX已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种环境反应------一个用来承接网络结构变迁、资产跨链跳转、协议间激励博弈的适配性产物。它不再是"产品更新",而是"结构演进"的体现。
二、当定价、流动性与叙事交汇:DEX如何"走进"Launch
回顾前四代DEX的发展路径,不难发现一件事:它们之所以持续演化,从未是因为某个功能设计得更巧,而是它们不断在回应链上的真实需求------从撮合、做市,到聚合、跨链,DEX每一次转型,背后都是一个结构性空缺的自然填补。
到了这一阶段,DEX已不再是某条链上的一个"功能点",它更像是链上结构变化后的"默认适配层"。不管是项目想做激励、协议要引流、跨链想聚合,DEX都在其中扮演了越来越多"调度"与"协调"的角色。
但当它承担的角色越来越多,DEX也就不可避免地碰上了另一个早已存在、但一直缺位的结构困境:
上CEX,需要上币、谈资源、拉社区;上线链上,要建池、找流动性、引发现货流通。这些看似分散的问题,最终都汇聚成一个核心难题:新项目冷启动这件事,谁来给项目提供启动结构?
要知道在早期的加密市场中,Launch往往是中心化交易所主导的一种资源操作:上币节奏、价格引导、用户分发、宣传节点,全都由平台控制。这种模式虽然高效,但也带来了准入门槛高、透明度不足、中心化权力过重等问题。
而当DEX逐步掌握了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