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awei
vip

曾经有幸面试过字节的运维岗,真的让我见识了字节对技术细节的执着,从 LINUX 内核原理到故障根因分析,简直是要把我脑子里的技术细节整个筛一遍!


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对技术的执着,才造就了一个拳打腾讯、脚踢阿里的字节跳动!
当然,作为一个面试者,我的角度可能看的不是很全面,但是包括腾讯、阿里、京东等大佬均都在公共场合对他们的技术能力和算法表示过钦佩与肯定!
而我们今天的主角 Mind Network @mindnetwork_xyz ,作为第一个和字节跳动生态合作的 Web3 公司,对于他的技术实力,我想大家应该不会有什么怀疑了~~
下面我就根据我搜集的一些信息,来讲讲 Mind Network 与字节生态合作的详情:
7月9日,Mind Network 正式宣布和字节跳动旗下云计算平台 BytePlus 签署战略合作 MOU,成为首家进入字节 AI 生态体系的 Web3 项目。
这次合作的切入点正是 Mind Network 的看家本领:FHE(全同态加密)技术。
☀可信(Trusted) —— BytePlus
BytePlus 计划通过标准化 API 对 Mind Network 开放自家大型语言模型 DeepSeek 的接入权限,Mind Network 则用其 FHE 技术将整个 AI 推理过程加密,从输入到输出,确保每一个参数、每一个中间过程都在加密环境下完成。这意味着,就算你对模型发出请求,模型也“看不见”你的原始数据,但却依然能完成计算,结果也是可信的。这就是 FHE 的魔力:数据永远不解密,但结果照样精准可用。
🌙融入(Embedded) —— Lark
更重要的是,这次合作不止停留在“云上”的计算平台。Mind Network 将其模型上下文协议(MCP)模块集成进了飞书(Lark)生态,预计未来将服务于飞书当前超4000万的用户。
对于 Web3 项目而言,这简直是一次历史级的“Web2场景引入”突破。(这让我想到了某2个平台,打新的时候被科学家搞挂的乐子)
过去我们都在构想“Web2如何被Web3改造”,但Mind Network 直接用隐私计算、链上验证、跨平台安全协作这些模块,实实在在地把飞书用户纳进了可信AI的范畴。未来也许你在飞书上调用某个 AI 代理处理你的数据,那些数据并不需要被任何平台“看到”,就已经得到了处理结果,而且全程可以链上验证。
⭐赋能(Empowered) —— Coze AI Agent
还有就是这次合作的另一个亮点,是与字节推出的 Coze AI Agent 平台展开的技术集成。Coze 是一个低门槛的 AI 应用构建平台,用户不用写代码也能搭建 AI Agent,而 Mind Network 提供了插件级的 MCP 工具,让这些 Agent 拥有了“隐私保护” 和 “链上可信”的能力。
举个最典型的应用场景:你用 Coze 构建了一个帮你处理财务计划的 AI Agent,输入的可能是你的工资、投资、消费习惯等敏感数据。有了 Mind Network 的 FHE 和链上验证工具,这些数据即使发给了 AI 模型,也永远是加密状态,AI 甚至都“看不见”你数据的真实内容,就能输出结果。而最终这个 Agent 给出的结果也能链上验证,避免了黑箱、造假、不可审计的问题。
💎END
坦白说,我在看到这个合作消息时,第一反应就是“字节终于认了 Web3 的价值”。
但再仔细想一想,其实更值得注意的是,Mind Network 作为一个 Web3 项目,它不仅没有去搞“反Web2”、“去中心化原教旨主义”,反而是用最硬核的技术,扎扎实实把加密计算、隐私保护这些能力,嵌入到了 Web2 的基础设施里,实现了真正的融合,而不是对立。
你说它是 Web3 的破圈实验也行,说它是 Web2 的隐私升级也不为过。
这一次,他们不是去讲一个未来的理想故事,而是真的交付了一套落地能力,一套字节跳动认可、能支撑真实用户体量的解决方案。FHE,不再是“学术论文上的高冷技术”,它已经不是象牙塔里的研究了——而是能落地,能服务,能直接接入 Coze 和 Lark 的一整套服务组件。
Mind Network 是那个真的把 Web3 技术,嵌入到了 Web2 生态里的“钉子户”,而这一次的合作,也许是 Web2 和 Web3 之间,一道隐私与可信的桥梁。
post-image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