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Web3隐私技术的困境与未来:从Proton到新兴项目的探索之路
隐私技术的前路迷雾:从Proton到Nillion,Web3的隐私经济学何去何从?
区块链技术源于隐私保护,尤其是密码学。从椭圆曲线到零知识证明,这些技术都彰显了隐私经济学在Web 3.0时代的重要性。然而,现实并非尽如人意。某些隐私币种频繁被交易平台移除,甚至有隐私项目的创始人遭到逮捕。即便一些新兴隐私项目成功上线主流交易平台,隐私类项目的极客精神似乎正在消退,其最终产品的实用性也难言完美。
在打造隐私产品方面,区块链项目或许应该向Web2同行学习,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用户体验。
Proton:隐私可以是优质产品
"隐私是一种特性,而非产品本身。"
单纯讨论隐私对产品形态的补充意义不大。换言之,隐私也需要找到适合的市场。大型科技公司能在侵犯隐私的同时保持用户黏性,关键在于其产品的便捷性和网络效应。开箱即用且广泛应用的产品,即使在个人不愿使用的情况下,工作场合也可能被迫接受。
监管机构以罚款代替管理的模式效果不佳。即使是对某大型搜索引擎公司29.74亿美元的巨额罚款,对其而言也只相当于约16天的收入。这些罚款并未能有效支持欧洲科技企业的发展,反而让它们在面对巨头时更加无力。
Proton采取的策略是构建自己的产品生态系统。源自CERN(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天生具有比商业公司更高的公信力。通过密码学技术、开源代码和产品审计,他们打造出的隐私产品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用户可以不依赖某些大公司的全套服务,也能实现相应的功能。
虽然目前的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仍无法与科技巨头抗衡,但与区块链领域的同行相比,Proton提供的产品足以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堪称合格的替代选择。
Proton的产品线主要围绕其核心邮件服务展开。值得一提的是,Proton Mail也是某社交媒体平台创始人的首选。
Proton Mail与普通邮件服务不同,无需绑定手机号即可使用,并支持端到端加密,确保邮件的隐私传输。在某即时通讯软件遭遇监管之前,结合其端到端加密模式使用,基本可以构建较高级别的商用隐私体验。
当然,在该即时通讯软件受限后,Proton Mail配合Signal也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隐私需求。
与某即时通讯平台类似,Proton也开始涉足Web3领域,推出了Proton Wallet。与一些交易导向型钱包不同,Proton Wallet功能相对简单。
Proton的意义在于证明了基于隐私技术构建产品的可行性。不同于传统巨头的广告盈利模式,Proton采用付费体系。区别于Web3同行的代币经济学体系,Proton并未走向发行代币的道路。我们可以将其称为:
加密技术的非代币化实践。
从Skiff到新兴项目:加密技术的代币化
如果将Proton比作理想主义者,那么Skiff等新兴项目则像是尚未找到自身定位的探索者,虽然产品尚未成熟,但已急于推出代币。
2024年2月9日,某知名笔记软件公司宣布收购Skiff,这是Web2大型产品首次收购Web3初创企业,开创了行业新风尚。值得一提的是,某支付公司收购Bridge实际上是第二次类似的案例。
Skiff的产品线与某科技巨头的套件较为相似,包括基于IPFS的文档套件和加密邮箱服务。然而,其最大问题在于用户界面设计欠佳,使用体验较差。这也是当前Web3产品普遍面临的挑战,受限于区块链底层的性能瓶颈,基于其开发大型产品很难在用户体验上超越Web2同行。
Proton可以称得上是某科技巨头服务的合适替代品,但Skiff却难以成为Proton的有力竞争者。
其他Web3隐私产品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某匿名网络项目后期逐渐将重心转移至VPN领域,专注于FHE方向的项目更多强调在AI领域的应用,而最新兴起的隐私项目仍停留在上一个周期的MPC叙事之中。
确实,市场叙事是随周期变化的。新兴隐私项目构建的MPC和盲计算等概念是以太坊和ZK应用在L2/Rollup领域的衍生叙事,AA钱包、MPC范式都属于此类。随着以太坊币价表现乏力,隐私技术类产品正被市场逐渐边缘化,最明显的例子是FHE并未如预期成为ZK的下一个热点。
并非隐私技术不重要,而是隐私技术与代币的结合在当前阶段失去了吸引力。
如果没有隐私技术,Proton难以构建自己的商业逻辑和产品矩阵,这才是良好的产品市场匹配模式。但对于某些新兴隐私项目而言,来自知名交易平台和投资机构的投资似乎更为重要。
至于盲计算概念、可信层、多生态、隐私AI等,都不是这类项目真正的利润来源。我们都心知肚明,某些项目唯一的"产品"可能就是其代币本身。从这一点来看,至少有些项目还在努力开拓实际应用市场。
在最新的技术论文中,某隐私项目的研究重心仍然是MPC的实践。传统的秘密分享MPC算法在运算时会导致数据量急剧膨胀,而该项目正在研究如何降低算法复杂度,以提升计算效率。
这类结合AI的Web3隐私技术难以找到真实应用场景,因为主流AI公司都没有这些因素。如果新产品加入隐私技术能从它们手中抢占市场份额,那才是有意义的创新。
然而,"隐私很重要"这一理念仍需要具体的隐私产品来展现。空谈MPC/ZK/TEE/FHE/AI等技术没有实际意义,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口号人人都会说,但最终可能会损害这些技术背后的社会信誉。
负面影响已经显现,现在人们对L2持谨慎态度,甚至开始怀疑ZK技术的可靠性。
在某多签钱包项目导致某交易平台巨额损失后,沉默的不只有以太坊创始人,还有前端开发者和多签机制本身。
结语
对于当今快速发展的加密货币市场而言,某隐私币可能已经显得有些陌生。但它应该是继比特币之后,真正考虑如何将密码学技术与实际应用场景结合的最后尝试。
在2024年2月7日,某文档协作工具官宣被收购两天前,这种隐私币被最大的交易平台移除,失去了最主要的流动性来源。也许从此之后,所谓的隐私技术都只是市场炒作的一部分,只不过Web3隐私经济学还未彻底失败。